但按計劃,自己別說“緩稱王”,連“廣積糧”都還差的遠。
想要河西的屯田能夠自給自足,養活數千戰兵與兩到三萬流民,至少還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再進一步就算自已可以源源不斷的賺到錢,買到糧,并能順水順水的運到河西,但之后呢
總不會以為就靠著數千戰兵與兩三萬流民,就能爭霸天下了吧
開什么玩笑
劉邦與劉秀復生都不敢這么狂。
除了契機,李承志最缺的就是時間。
按他的設想,想要在河西藏兵蓄甲,以保證天下大亂時有分一杯羹的實力,最短也要八到十年的時間。
問題是,元恪能不能活過一半都還是個未知數。更關鍵的是,除了兩個女兒,元恪的兒子連個影都不見
元恪真要無嗣而終,這大魏就地就能亂成一鍋,哪還有讓自己偷偷發育的時間
真是見了鬼了
李承志心亂如麻。
必須得另做打算了
初二休朝
劉芳與崔光都兼著侍中,還兼著尚書監和尚書令,因此便是休朝之日兩人也照例會先入大朝城,到門下省和尚書省轉悠一圈。
只有這兩處不忙,他們二人才會去國子監與太常。那里要是也不忙,二人就會去太史監。
一切如舊,皇帝并無指派他二人的旨意,也無特別的差事交待。兩老頭就一起回了太常。
結果剛入太史監,就看到一群人正圍在一起看著稀奇,甚至還有趙勝、公孫崇這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老學究。
看到二人,眾官及吏員慌亂見了禮,又一哄而散。公孫崇領著李承志,手里還拿著圣旨,樂呵呵的給兩老頭看著
“陛下果然慧眼如炬如李候郎這等俊彥,就該時時覲見,予陛下獻計進言”
時時覲見,獻計進言
劉芳與崔光瞅了一眼圣指,皆是一臉狐疑皇帝竟給李承志加了官
看似只是把昨天剛給李承志免掉的那半品又給加了回來,李承志依然還是個正七品的官。
怪就怪在“奉朝請”這三個字。
嚴格來說,這三字都算不得官名,一般都是給閑散官員的榮譽和待遇,也代表一種資格,類似于后世“顧問”的頭銜。以便皇帝隨時召問,也讓加此銜的官員更方便進入朝城或皇宮。
但這資格放在李承志頭,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何謂奉朝請
古稱春季朝見為“朝”,秋季朝見為“請”。奉朝請者,即有了參加朝會的資格。
可笑的是,他正職才是從七品,離有資格朝的正五品朝官整整差著五級
便是因為獻了售冰之計,皇帝要給李承志升官,也應該等掌冰司成立,冰沙大賣之后才對
崔光滿面狐疑“讓李承志朝,陛下這是何意”
劉芳看了看崔光,又看了看李承志,卻不言語。
你該問李承志,昨日陛下召他覲見時,他又做了什么
劉芳微一思量,招了招手“隨我來”
李承志也很好奇。
昨天將皇帝氣的臉都綠了,本以為怎么也要吃些掛落,沒想竟升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