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聽的雙眼放光。
經李承志一提醒,猛就將嫌疑范圍縮小了幾十上百倍。若是追緊些,有很大的可能揪出刺客同黨。
到時陛下論罪,他的罪責也要輕許多。
元雍卻是心底生寒。
原本只是讓刺客誣賴了幾句,既便最后無法自證,皇帝也不會當真,不會以為他這個皇叔真就是刺客主謀。
這下倒好,按李承志這般推算,刺客及背后之人十之與軍中有關聯。他身為太尉,掌天下軍權,一個失職不察、監管不力的罪名是怎么也跑不掉了。
但元雍便是想怒,都生不起李承志的氣來。
只因李承志沒說錯千萬莫將陛下當傻子糊弄,旁人能想到的,皇帝遲早都能想到。
所以哄誰都別哄陛下,不看侯剛這個前車之鑒,還在死牢里喂蚊子呢
“早知就不來找你了”
元雍悔子腸子都快青了。罵了李承志一句,又滿臉憂色的對于忠道,“茲事體大,要低調行事,以防狗急跳墻”
他懷疑,說不定就與禁軍有關。
于忠點頭應諾,又朝李承志拱了拱手,正色道“若真未出爾之所料,且查出了刺客同黨,定不會少了你的功勞”
這句話等同于在感謝李承志了。不過于忠自恃身份,未說的那么直白。
倒是讓李承志挺意外。
若說朝中有誰能與高肇分庭抗禮,于忠絕對排第一,元雍這個皇叔、元懌這個皇弟都得往后排。
高肇是皇帝舅父,于忠也不差。已故于皇后便是于忠的堂妹。且自曾祖于栗磾于太武帝起,父祖數代皆是領軍大將、朝之重臣,深受歷代皇帝寵信與重用。
不似高氏驟然顯貴,就如窮人乍富,看似風光,實則無半點根基
元恪曾言卿文才、學識差強人意,但論忠、直,皆不如卿
漢化時,由孝文帝賜名“于登”。元恪登基后,又賜名為“忠”。后授侍中、領軍將軍。便是他外放為刺史、都督,或是領大將軍職率軍外征,領軍一職依舊不除,歷任近十年,可見皇帝對其之信重
李承志懷疑,于忠之所以與高肇結仇,一部分是高肇與高英驟然顯貴而得意忘形,無意中作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皇帝故意制造的
他現在距腦門上貼“高氏黨徒”四個字也差不遠了,而且昨日才與于忠的心腹侯剛結了仇。所以李承志委實沒想到,于忠竟會對他釋放善意
他連忙拱手回禮“郡公言重了”
“忙你的吧”元雍擺擺手,滿臉苦色,“孤要被你害死了”
說罷又與于忠一陣嘀咕,似是要找皇帝秉呈。
兩方就此分開,李承志回了昭陽宮
剛進宮墻,就見一個宮娥急匆匆的來尋他。
李承志被嚇了一跳皇后又抽風了
這剛抽過也就一個時辰,頻率不但沒比昨夜少,反而更頻繁了
“倒是不曾”
宮娥回道,“應是殿下發了它癥,神色很是惶急。故高內令命奴急尋候星郎”
神色很急
那就說明皇后神智尚清,就是不知又出了什么狀況。
皇帝也真是的,還真將自己當神醫了
也不說將王顯、徐謇等人留下。萬一有個其它癥狀,也好即時救治。
就自己這連獸醫都不如的半吊子醫術,怕是好人都得被自己治死
心里腹誹著,李承志跟著急匆匆的進了殿。
帳中除了高文君,好似還有兩個女醫,正圍著皇后不知在做什么。
足有兩層紗簾阻擋,李承志看的不是太清。但能聽到皇后時不時的痛哼聲。
看著像是在處理傷口,但這些女醫對外傷一竅不通。若是皇后有什么狀況,應該不敢下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