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何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元繼、候剛相繼座罪,看似是李承志之故,實則是陛下自知時日無多,欲讓臣等甘當人悌,好為新皇鋪路。
便如高肇,為何突然就生出了叛逃之念,并做了諸多安排就因他看出,但凡陛下賓天之際,就是他身首異處之時”
“于忠,到了這最后一刻,你都不惜妖言惑眾”
“妖言惑眾”
于忠冷笑著搖了搖頭“若是陛下年富力強、或太子姿良苗秀,自不會有此之虞。但偏偏陛下已天不假年,太子出生更是尚有數月之期
便是胡氏誕下皇子,承位時也才是一介嬰兒。到時便是主幼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勢。雖然陛下會留詔讓太后攝政,但以高英之跋扈、胡氏之陰毒,不論哪一位臨朝,這國亡的怕是更快。
故而陛下才會這般著急削臣等權柄,而大肆起用如李承志、元淵等年輕之輩。而等其勢成,如臣、高肇、乃至太尉、潁川王,自然會被陛下棄之如敝履”
于忠指著元嘉和元雍“陛下連某與高肇都不會放過,二位貴為親王,且手握重兵,豈有幸免之理且想想陛下登基之初的咸陽王、之后的北海王、彭城王,最后都是何等下場”
“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元恪緊緊的握著拳,指甲都刺到了肉里。陰冷的目光一一掃過嚇的如雕塑一般的一眾大臣臉上。
“難道看不出,這賊子分明是不敢將爾等趕盡殺絕,不然中軍、新軍、司州衛必亂。而僅憑三萬羽林,他便是有擎天之能也無力扭轉乾坤。
故而他才會蠱惑人心,欲讓汝等隨他一同謀逆,同流河污。但只要等大局稍定,你當他會放過爾等
所以既便茍且偷生,汝等怕也多活不過十日。但凡還余一絲忠君報國之念,就與朕以志殉節”
“陛下多慮了”
于忠冷聲一笑,舉手指著天,“我于思賢敢對天發誓諸位但能助廣平王殿下繼位,就是從龍之功。但有背信棄義之舉,于某天打雷劈”
“孤也敢起誓若事后苛待諸位,萬箭穿心,不得好死”
元懷厲喝一聲,又獰笑道,“諸位若一意孤行,以死明志,孤與于領軍自是攔不住。但不妨想想,諸位于府中的妻兒老小”
這一句恫嚇,仿佛成了嚇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然有人窮極思變,突然萌生出“好死不如賴活著,能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念頭。
恰至此時,元淵在殿外吼道“陛下,有高車衛逃卒來報駐于景山陽之禁軍突登宮墻,萬俟拔偷生怕死,竟喝令虎賁棄械從賊
元演意欲投賊,被臣斬于宮門之下但但近兩萬羽林兵分兩路,已向清泉宮圍來”
完了
虎賁攏共就只有一萬其中三千高車虎賁固守宮后,已被繳了械,投了降。另有三千楯橶衛在固守宮墻,離的太遠,怕是此時都還不知清泉宮中之劇變,且即將與一萬羽林接戰。如今就只剩元淵手中的四千兵。而圍困清泉宮的羽林,卻足有兩萬
“哈哈哈哈哈大局已定”
元懷狂聲大笑,一指李承志,“李承志,你還等什么還不即刻祭出天子令,令虎賁罷戰你還年輕,何必予元恪陪葬再著,你就忍心城外的父母、家臣、涇州的親眷死于非命
只要你能幡然醒悟,孤必賞你為首義之功。且念你是奇才,孤必將重用予你,你李承志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以四千對三萬,且主將元演因叛被斬,募員虎賁還余幾分死戰之心
也莫說持天子令,只要被虎賁視為偶像、被皇帝視為心腹中的心腹的李承志喊一聲“降”,殿外四千甲士、殿內的袞袞諸公,就會兵倒如山,元懷便能兵不刃血
皇帝飛一般的仰起頭,當看到李承志的五官皺做一團,好似極度糾結之時,元恪的心不斷的往下沉。
這逆臣,難道心動了
李承志抬起眼簾,目光掠光已圍做一團,將他與皇帝緊緊護在中間的元嘉、高肇、元懌、元雍、元悅、游肇、劉芳、崔光、王晃、徐謇,以及淚眼汪汪的看著他,已將他當作主心骨的高英,心緒就如海潮襲岸,一浪強過一浪。
皇帝時常罵自己為逆臣,但誰人不知恰恰相反
特別是自舍命救駕,九死一生之后,皇帝更是將他當做唯一可信之人。若他李承志都降了,這殿中敢陪著皇帝殉節的,還能剩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