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頭點的如同小雞啄米,“初來之時,仆與皇甫帶了足足一百有余,一顆都未用過,皆藏于糧倉、馬棚等頂梁之中”
李承志暗喜不已。
想著李松為了以防萬一,如半路遭遇打劫的胡匪、胡商之類,定會讓李豐等人攜帶及暗藏這玩意防身。以為有個一二十枚都不錯了,沒想竟有上百
真是天助我也
“你二人即刻回貨棧,將雷盡皆起出。并令兵卒備車、備甲、備弓、備箭聽我號令行事”
“李亮”
“仆在”
“想辦法出城,持旌節繞往五原,傳我軍令予元鷙但等入夜,即刻出兵馬戴嚼、蹄裹布,盡量遁跡潛行,務必于天明之前行至鎮城
號令予他待他大軍臨城,我必開城門讓他莫要予城門守軍多作糾纏,先攻鎮府行地”
“李睿,稍后我修書一封,你與李亮出城后,即刻送往懷朔,告訴楊鈞與羅鑒再不出兵,柔然大軍就攻過來了”
幾人雖連聲應著,但滿臉都是畏難之色。
不是他們自己怕死,而是怕李承志但有萬一
李豐咬了咬,硬著頭皮問道“郎君,為何不等楊司馬回信說不定,羅都督已然準備起兵,更有可能大軍已經到半路上了”
半路上
你當羅鑒長的是三頭六臂,還是如孫猴子一樣,吹口氣就能變出兵馬來
李承志失笑般的搖了搖頭。
有楊鈞,又有天子賜予自己的金璽,羅鑒不敢不信,也定然萬分重視。
就算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飛過來,但兵也不是說出就出的。
懷逆鎮稍大一些,鎮兵有一萬五左右。但有一半分散于狼山以北的三關四戍駐守,城中駐兵至多有八千。
這八千兵至少要分出一半守城,若緊急出兵,也只能出動四千左右。但這四千兵也不是人人有馬,至少要從鎮民中征慕。
且距沃野足三百里,多少要備些糧草,這一耽擱,兩天后大軍能開拔都算是快的。
路上再走上一天,就是三天
但天知道劉紹珍所說的柔然大軍已到了什么地方,是不是就藏在距沃野鎮城還不足三百里的高闕關
柔然全民皆騎,跑快些,三百里也就一天。
若死等羅鑒,怕是自己的尸體已經凍的硬綁綁
“行令吧”
李承志摸了摸用油墨染過的頭發,緩緩的站起身,“皇甫,就以劉寶從子劉承的身份,予我投帖,送至源喚府上”
李亮頭皮直發麻“郎君”
“慌什么你當我今日投帖,今日就能見到源奐投石問路而已”
李承志不急不徐的吐了一口氣,“就稱授劉寶之命,特來拜會源都督,何時,何地,悉聽都督之便
若源奐敢應,自是還有閑瑕收禮之意,表明事態尚有寰轉之余地。若不應,便表明事態已是火燒眉毛,至多就在這一兩日”
還真就是這樣的道理
幾人心里稍稍一松,心想只要不是李承志腦子發熱,準備深入虎穴就行。
稍稍一頓,李豐又轉了轉眼珠“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礙何況刀槍無眼郎君不如與李亮一道出城,親自前往五原調兵”
李承志都愣了。
能逼著李豐說出“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這樣的話來,可真心不容易。
要知他幼時寧愿挨打都不愿讀書,還是自己硬逼著讓他記全了名字的筆畫
李承志呵呵直樂“放心,郎君我比你們誰都惜命,該出城時,我定會出城”
以有心算無心,而且還有一百顆手雷和炸藥包,就不信連道城門奪不下來
幾人無奈,只得從命
萬籟俱寂,雅雀無聲。
月光潑散在雪地上,射出萬道銀茫。
都督府中燈火通明。三步一哨,五步一崗,所見之處,盡是閃耀著寒光的鐵甲與刀槍。
短短幾日,元懌卻像老了十多歲。臉上胡子拉渣,頭發蓬亂如雞窩。兩眼呆滯無神,直愣愣的盯著案邊的火燭。
佩刀早已被收走。又怕他吞金自盡,懷中的金印、袖中的金鋌,乃至衣衫上的金扣都被摘了個干干凈凈。
為今之計,至多也就是乘守卒不備,拔下燭臺刺入頸中或是心口。
試了幾試,元懌終是狠不下心,鼓不起勇氣
毫無來由的,腦了卻浮出了李承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