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與他皆出關中,素來親厚,自然好糊弄。但若是他人也欲深究呢”
楊鈞停下話頭,沉吟良久“與竇領一戰,堪稱數十年未有之大勝。若依太武皇帝所遺之祖制,便是不封異姓王,一個國公這無論如何也是免不了的。
如今若再平了元懷、退了吐谷渾與南朝,朝廷又該如何予他封賞”
李韶稍稍一頓,不動聲色的說道“莫說眼下戰端方起,勝敗難料。便是真勝了,太后與諸公也自有思量,何需你我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
李元伯,爺爺將話說的這般明白,你裝什么傻,充什么愣
楊鈞有些急燥,稍一猶豫,又猛的咬了咬牙,將聲音壓的極低“常言道功高震主,封無可封之際,便是身首異處之時,而他才幾歲
且身懷如此重器,太后也罷、今目也罷、朝中諸公也罷,焉能安心”
李韶雙眼一瞇,有如兩點寒星“季孫不妨直言”
我直言個鳥毛
楊鈞氣的想吐血,話語間不自覺的帶上了幾絲火氣“便是先帝待他親厚,但如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他再是愚忠,也該為自己留些余地。
我就問一句,此戰之功,若朝廷靳令他交出雷器、炮筒待諸般火器之配方,他交是不交
而他偏偏又精滑似鬼,便是你我相勸,也只會敷衍了事。故而某便想,你與李懷德勉強算是同宗,且向來親近,為何不予其分說厲害,讓他勸告予承志”
留此余地
如今該用了已經用了出來,怎么藏也藏不住了,還怎么留余地
就如弓已開箭,萬萬沒有回頭箭的道理。
楊季孫分明就是意有所指。
李韶雙目如電,盯的楊鈞陣陣心虛,不由自主的避了過去。
明白了,又是一個不怎么安份的。
楊鈞此舉也非左右搖擺,兩頭下注,而是世事如此。
怪只怪,元恪將世家門閥逼的太快,漢家士人早已離心離德
就如那隴西郡守崔祖螭,難道只是因其與于氏有姻親之故
借口罷了
“季孫之意,某知道了”
李韶輕聲回道,“但無論如何,也該勝過這一場再說”
你知道什么了,你倒是說清楚啊
楊鈞急的抓耳撓腮,卻又不敢問。
正生著悶氣,突聽帳外一陣聒噪,似是有人急奔而來。
“都督,急報”
急報
此時已近丑時,可見何其緊急
二人臉色皆是一正,李韶肅聲道“召”
隨著話音,一個軍士掀簾而入,單膝跪在帳中,又將一枚銅令從頸中解下,雙手遞了上去。
令牌很是精巧,約摸兩指大小,上面就一個“李”字,很是蒼勁,一看便知是李承志的筆跡。
且色澤亮如黃金,極是奪目。
李韶深知此銅冶煉之法乃李氏獨有,故是旁人想冒充也冒充不來。
“秉都督,卑職乃涇州龍牙將軍張軍主麾下塘主,奉張軍主之命快馬來報
昨日午時,漢中郡之晉壽、沔陽、漢陽、嶓冢等北依秦嶺諸縣突見南軍。其兵分四路,自陳倉、褒斜、儻駱、子午等四道而來。且行軍極快,至黃昏之時便行至近半,最近明日午后,就能兵指嶺北諸關”
果真來了
楊韻眼神微凝“可探知兵力幾何”
“每路至少皆有兩萬之數”
每路兩萬,四路就是八萬南朝此次怕不是直接出動了十萬大軍
李韶緊緊的攥住了拳頭“左右,速派快馬,護塘騎呈于李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