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麗又接口道“伏羅大人所言極是若就這般退兵,此前諸般心血,豈不是盡皆付諸東流元某定是死也不甘心,故而我等才連袂來此建言都督只要縣候愿戰,但凡一聲令下,元某并麾下數萬兒郎莫敢不從”
“縣侯,戰吧,若錯過明后兩日,便再無這等良機。便是我等皆有決一死戰之心,怕是也會陷入苦戰”
原來這幾個王八打的是這般主意
昌義之面色稍霽,心中惱意退了不少,但臉色依舊很冷“諸位真有死戰之愿”
三人齊齊起身“豈敢欺瞞都督”
“真愿唯昌某之令是從”
這一次,三人心里就沒那么情愿了,但好在依舊回的異口同聲“唯縣候馬首是瞻”
“固所愿也,不敢請耳即如此,昌某就當仁不讓了圖來”
隨著昌義之一聲喝令,參軍當即呈上輿圖,在案上鋪開。
見其如此,三人對望了一眼,心中不約而同的升起了一絲狐疑。
莫看昌義之如老農一般,長的眉慈目善。但用兵狡詐無定,無可捉摸,如神龍不見首尾。不然也不會闖下偌大的聲名,被贊為南朝名將之首。
而這般人物便逢兵事,便是無見都要疑出三尺浪,今日竟這般好哄了
至不濟,也該問問那雷器何等兇利,那火器何等詭異才對
正猜忖間,又聽昌義之號令道“景俊”
“末將在”
“率我中軍之精騎,即刻出營,往西探之。若察李承志有東援之跡像,快馬報我”
“諾”
“崔雄”
“末將在”
“另率精騎一千,隨景俊之后,若遇魏軍,便以雷霆之勢擊之。但凡未見魏軍之雷器,火器,便不可退卻半步”
昌義之稍稍一頓,目光幽涼森然“此戰十死無生,若爾戰死,父母妻子吾養之,你可愿望”
“末將敢不從命”
“好”
昌義之臉上忽又露出了一絲笑,“稍待片刻,莫另求雄兵相助予你”
聽到“此戰十死無生”之時,三人還在納悶,心想這崔雄莫不是與昌義之有仇,不然為何要被派去送死
但聽到“莫請雄兵相助予你”時,三人心里一跳,齊齊的暗道了一聲“不好”
果不其然。
昌義之眼神微凝,視線依次從三人臉上掠過,最后呵呵一笑“諸位皆是身經百戰,極擅用兵,故而深知唯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故而昌某需以騎兵游戰,方能試出諸位所言之天雷,火箭何等詭利。
但諸位也知我朝山多嶺廣,并無曠野多草的養馬之地,因此某雖有十萬精銳,甲騎卻只五千。
如今以兩營為斥候,再以兩營護我帥帳,便就只余一千。而憑這一千精騎與李承志的虎騎對戰,無疑于以卵擊石。因此需諸位助昌某一臂之力,不知哪位愿遣心腹助之”
三人心里一咯噔。
怪不得這老賊答應的這么快,更怪不得方才著重問了一句“真愿唯我昌某之命是從”
原來在這里等著要戰可以,但若想讓我昌某做出頭鳥,更或是一力擔之你當我姓昌的是白癡做你的春秋大夢吧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此時這三位難道還能說句“不愿”
怕是生露一絲難色,昌義之扭頭就會撤兵。
說如他所言,反正他費的也就是些糧草。而元麗,于忠,伏羅的損失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