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旁若無人地寒暄,至始至終,鐘齊都未曾向站在云陽侯身后的方瑾玉看一眼,后者雖笑得坦然,可惜手里的折扇都快被折斷了。
再看云陽侯和尚輕容,雖然夫妻間產生隔閡實屬正常,可在重要場合都能讓旁人看出貌合神離的卻不多,而連最基本的面子情都沒有的更是極為罕見。
結合前不久云陽侯不顧正室反對,執意迎回藏了十多年的外室和私生子,在京城鬧出好大一個笑話,不少人看云陽侯的目光都帶著嗤笑。
這令云陽侯有些難堪。
好在寒暄過后,又有賓客前來,鐘大老爺帶著鐘齊告了罪,便讓下人領著他們去拜見定國公和老夫人。
只是還未走幾步,就聽到身后一聲聲高唱。
“端王殿下到”
“楊大學士到”
高嘹的聲音一下子蓋過了所有的寒暄議論,所有人都停下腳步,接著不管是鐘大老爺還是鐘二老爺都齊齊下了臺階,迎接端王的到來。
方瑾凌透過人群,依稀看到為首的端王樣貌,只見這位傳說中禮賢下士,具有才名的皇子已近四十,但是面白儒雅,走路翩翩,頗有文人氣質,若不是身上穿著蟒袍凸顯尊貴,還以為是哪位學士大臣。
但很快,他的目光便落在了與端王并排而走,身材有些傴僂的老人身上,心說這位應該就是傳聞中的楊大學士了。
只見楊慎行頭發鬢白,面色尤為蒼老,可見即使有楊氏不斷打點,流放之地苦寒依舊煎熬,讓他吃盡了苦頭。不過哪怕盡顯老態,這老頭依舊目光爍然,精神奕奕,頗有老驥伏櫪,胸有鴻圖壯志之感。
不是個簡單的人物,方瑾凌在心中評價著。
周圍的目光雖率先落在端王身上,但最終與方瑾凌一樣都匯集于這位楊大人,作為端王最有利的殺手锏,這位突然被皇上記起的楊大人才是今后朝廷動向的關鍵所在。
而他們的到來,要說高興的莫過于云陽侯和方瑾玉,方瑾凌都能看到他們瞬間發亮的眼睛,和呼之欲出的激動心情。
還不等端王他們走近,云陽侯便一個大步向前,恭敬地行禮“下官見過端王殿下,見過老師。”
只要消息不閉塞,必然知道楊慎行的女兒給了學生云陽侯做了十多年的外室,還生下兒子,關系可謂匪淺,果然便聽到云陽侯身邊的少年朝楊慎行喚了一聲外祖。
一見到方瑾玉,楊慎行的眉頭下意識地一皺,但很快舒展開來,神情溫和地與方瑾玉說了幾句家常,又問了問學問,最后囑咐道“既然院試在即,自當勤勉讀書,莫要懈怠。”
方瑾玉聞言臉色微紅,暗自欣喜“謹遵外祖教誨。”
既然到了跟前,同樣端王也很給面子,稱贊了云陽侯的書法造詣,聽到方瑾玉讀書,還夸獎了幾句年少有為,讓這對父子簡直受寵若驚,也吸引了旁邊羨慕的目光。
直到有其他官員跟著上前行禮,他倆才識趣地讓到了一旁,然后一同看向尚輕容和方瑾凌,抬起下巴露出了得意之色。
方瑾凌“”
他勉強將到嘴的“傻逼”二字給咽下,只是回頭用不可思議的口吻問道,“娘,我爹真的在官場上混了十多年嗎”
竟然沒發現楊慎行從頭至尾沒有提到過楊映雪,那流于表面的客套,擺明了不想在公眾場合牽扯過多,這倆貨還上去打眼,深怕旁人不知道方瑾玉是怎么來的。
尚輕容聞言頓了頓,也不知道該是譏笑還是可笑道“他一直以為是我西陵侯府沒有大力扶持,才讓他蹉跎在工部八年之久。”
作者有話要說本想將小攻拉出來溜溜,沒想到寫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