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農秋伯
遇花為媒結良緣,萬劫渡盡歸塵土。
從花仙,花神到花妖,有記載的,還是沒記載、杜撰的,梁照水都能一一道來,說起這些,就不得不歸功于玉石公子。玉石公子科考書不愛看,青瑣高議、瑣語、河東記等一些志怪、異聞的書,他是能搜羅的都搜羅來。他不僅自己看,還將書搬來梁家,拉著梁照水在梅花樹下一起看,美其名曰說是陪他打發無聊時間。別的書看看也就看看了,偏偏還有些書是講男女情愛的,可同玉石公子這么一個貪色之徒,那些個至死不渝的情愛之書能一起看嗎,再說玉石公子朝三暮四的,那些個專一的情愛之事,他能看懂嗎。當然,玉石公子看不懂,梁照水自己也看不懂。
用梅花傳情這樣荒誕的事,多半是秦表兄自己杜撰的,梁照水沒有講這個,而是挑了一個關于
女子妝容的故事“傳說南朝武帝時期,有一位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那天,她躺在含章殿的檐下休息,剛好有幾朵梅花落在她額頭上,壽陽公主醒來后,拿銅鏡一看,額上的花痕怎么擦都擦不掉。不過啊,宮人看到了,都覺得公主這額上梅花印子好看,紛紛效仿。于是,世間女子便有了梅花妝。”
梁照水邊講,邊摘了梅花,將花瓣貼在杏兒的額上做示范,杏兒羞紅了臉頰。而靜兒等丫鬟們則一臉崇拜地看著梁照水,這個叫照兒的小廝,看著年紀不大,懂得卻很多,聽她說話清雅溫和,很是舒服。
“照兒,你這些都是從哪聽來的”靜兒問道。
梁照水在眾目睽睽、滿是贊譽之下,有些難以適應,若在梁家,府里上下的人都認為她是個只會闖禍的二小姐,除了梁老爺、秦表兄幾個,很少會有人認真地聽她講話,更不會聽她辯解,久
而久之,梁照水也就懶得搭理他們,故而在梁家人眼里,她就成了難以接近,性子孤僻又蠻橫的二小姐。
“哦,都是聽我家公子說的。除了公子,梁家還有位常年在外的四爺,那就更厲害了,我們四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事,光怪陸離數不勝數。”梁四爺不在,梁照水就開始夸大了說,也順便給梁四爺攢個好名聲。
梁家善植梅,院子里的花農都知道,若原先還覺得梁家人沒什么能耐的話,現在見識到了從梁家出來的這個小花農,精通養花識花,還會講花下軼事,便再也不敢小看梁家了,一個下人都這么厲害了,那梁老爺、梁四爺就不言而喻了。
“錢塘梁癯仙,梁家梅,名不虛傳啊。”眾花農中,有一個佝僂老者手捧一盆栽梅,感嘆道。
花農們齊齊喊了一聲秋伯。
論年歲,論輩分,秋伯是這些花農中最年長,在薛通判住進這座通判府宅子之前,秋伯就已經
在了。
要說這座通判府,在上上上任通判之前,其實并不是通判府的官邸。后來杭州城官員幾度變遷,府邸也幾度遷移、修繕,直到近十年,才開始穩定下來。
秋伯住在通判府有多少年了,恐怕連秋伯自己都忘記了,就如同忘記了他自己的年歲。
秋伯在看到梁照水之時,蒼老的臉色閃過一道詫異,然后捧著盆栽梅,轉身慢慢地走遠。
他邊走,邊唱道
壽冉冉而日衰兮,固儃回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