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理寺內,分外熱鬧。朝中重臣,太子、康王等悉數到場。童太師風塵仆仆趕來,不知情的人皆以為他是來找蕭侯爺翻舊賬的,但其實不然,太原和談失敗,他狼狽返京。這個時候,他需要找替罪羊,而蕭侯爺是最好的人選。
衛玉錦見了童太師,便簡單說了下秦繼珉的境況,至于開封城發生的事,即便童太師遠在太原,他仍了如指掌。
王少宰如坐針氈,他是主審這樁案子沒錯,但堂上的人哪個說話不比他分量重。童太師要殺,太子要保,一個是官家倚重的,一個是未來官家,無論怎么判,他都得罪了另一方。
蕭侯爺被帶了上來,鐐銬加身,一路走來一路大罵。
太子道,“蕭家世代為我宋室鎮守邊疆,功勛卓然,且案子未審,罪名未定,王大人,你怎可如此對待蕭侯爺”
王少宰謹慎回道,“戶部秦大人出面指證蕭侯爺通敵賣國,證據俱在。殿下,臣與蕭侯爺相識一場,初聞蕭侯爺叛國,震驚不已。但侯爺武功高強,一般的牢房豈能關住他,臣也是無奈之舉。”
童太師義正言辭道,“前方戰事吃緊,我等奮力殺敵,本該捷報頻傳,全因此人動搖懷德軍心,亂宋室江山。當日官家派他駐守平夏城,他就存圖謀之心,萬幸官家英明,將他召返回京,才免一場禍亂王少宰,通敵賣國的罪證都在,你為何不判”
說到罪證,就是秦繼珉的通敵書信,還加蓋了敵國將軍的印章,外加秦繼珉這個人證。王少宰卑微回道,“太師容稟,按照我朝律法,即便犯下滔天大罪,也得按律審上一審。”
話還未說完,蕭侯爺咆哮的聲音就傳過來了,“欲加之罪讓秦繼珉過來,老子親自與他對質”
“秦大人是這樁案子的關鍵人物,為何沒有傳喚”七公子提出了讓秦繼珉到場的建議。確實,蕭家案子的源頭,就是秦繼珉,這么重要的關鍵人物,竟不在場,也太奇怪了。
王少宰深諳官場,豈會不知該傳喚秦繼珉過堂,但秦繼珉并非一個小小戶部官員,他是官家面前的紅人啊,指不定這會兒就在宮里陪官家賞玉石,斗御茶。王少宰顧慮他這一傳喚秦繼珉,不免驚動官家,官家定會認為他無能,連這事都辦不妥。
“殿下,太師,這秦大人”王少宰將難題拋給太子和童太師。
“派人去喊來。”太子道。
這點,童太師沒有反駁,此刻童太師想著秦繼珉是受他鉗制,諒秦繼珉也不敢違逆他。
大理寺的衙差派了出去,很快,就將秦大人請來了。
其實,秦繼珉離開相國寺之后,故意出現在大街上,讓監視他的人陪著他滿大街溜達。
大理寺的人,是在一家酒肆找到他的。那時,秦繼珉已經喝了一壇子酒。
秦繼珉踉踉蹌蹌地走進來,醉醺醺地行禮,“見過太子殿下,見過王少宰,見過童太師,您怎么回來了”
看到童太師,秦繼珉一個酒醒,站直了身子,佯裝震驚道,“您老人家真是厲害,太原與開封這般遠,您眨眼就返京了,下官是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童貫聽這話,心里是不舒服的,和談失敗,說白了他就是夾著尾巴逃回來的,但這件事又不能說。以至于提到太原二字,童太師臉色就很難看,和談失敗這消息照理說秦繼珉是不知道的,但聽秦繼珉這話,感覺他又知道些什么。童太師有些拿不準秦繼珉的想法,可看秦繼珉喝醉了,心道多半是秦繼珉隨口一提湊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