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蔽日的光幕停了下來,但海島上的騷亂尚未停歇。
空間的壓縮帶來了比爭搶物資更大的沖突,海島中心區域還算平靜,但外圍臨近光幕的“邊緣地帶”,一眼望去,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爆發著戰斗。房屋里、街道上、草叢中越來越多的士兵丟棄了作為雪漫第十三軍團一份子的底線,朝曾經的戰友刀劍相向,只因他們攔住了自己的必經之路,或者跑在自己的前面。
麥克西維爾注意到,在墻壁上總攬全局的元素熒幕上方,有著代表生存人數的數字。它幾乎每過幾秒就會減少一個,已經從最初的319人銳減到了如今的285人,這意味著,從幾分鐘前的第一場戰斗開始,已經有34個人在沖突中“喪生”。
但以白袍老者的語氣,這只是個開胃菜而已。
雖然很不愿承認,但麥克西維爾知道,他恐怕是對的。還是因為那個原因這些人中,最終只能“活”下來一個。
作為局外旁觀者,經歷過一次生死的麥克西維爾已經知道這的確是一場“游戲”,但場上的那些人卻并不知道。正因如此,他們正經歷著良知與絕望的雙重折磨;有些人失去了理智,但更多人還在掙扎,他們寧愿隱藏自己,也不主動向近在咫尺的路過者出手,否則現在絕對不可能只被淘汰十分之一。
但接下來,隨著可生存空間被大幅度壓縮,所有人都必須要面對那個最終命題誰能成為那個活到最后的幸運兒呢
當真正的絕望來臨時,那個此時還風平浪靜,表面上空無一人的廣場上,終將掀起一陣難以直視的腥風血雨。當曾經可靠的戰友、尊敬的長官,都變成了想要殺死自己的敵人,而在這樣的狀況下,除非主動放棄希望,否則必然也要雙手染血。
而諷刺的是,有可能主動放棄希望、讓別人活下去的那批人,早已在第一輪中就被淘汰,現在還在場上的,都是那一輪的逃兵,在最后時刻,他們選擇了求生的本能。麥克西維爾并不想因此而怪罪他們中的任何人,因為讓那些“膽怯”者活下去本來就是他的意圖,否則他也不會拒絕了阻斷退路的建議,讓每個人都有放棄尊嚴茍活的權利了。
但這的確意味著,在剩下的這一半軍團成員的心目中,求生欲所占的地位要高于其他的東西,比如榮譽、良知與兄弟情誼。因此,大規模的自相殘殺,終究會不可避免的發生。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著,訓練場上安靜的可怕,不光是麥克西維爾神情凝重,他身后那二十七名忠心耿耿的追隨者也同樣面色難堪。
眼看著自己抱著犧牲覺悟救下的戰斗,如今被一個無比簡單的規則逼迫到這步田地,毫無身為雪漫軍人的紀律和尊嚴,無論是誰,內心中都五味陳雜,就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仿佛整整過了一個世紀那么久,光幕毫無預兆地動了起來。
此時熒幕上的數字已經穩定在了260人,并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再減少,這意味著人們基本都找到了互不干擾的藏身空間。俯瞰視角中也一片安靜,但隨著光幕的再次移動,并且速度比第一次大大提升,幾乎同一時間,海島上剩余的圓形區域邊緣,各個隱蔽的角落便鉆出了大量人影。
他們身上裝備參差不齊,有的全副武裝,有的手無寸鐵,但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玩了命的狂奔目標自然正是海島中心的小鎮方向。
麥克西維爾從未見過如此拼盡全力的遷徙行為,由于平整的道路就那么幾條,其余的荒地和亂石堆不便奔跑,士兵們很快就像溪流里的水般匯聚了起來。萬幸,由于光幕的窮追不舍,沒人有心思攻擊身邊的同伴,但在這樣的環境下,總無可避免擁擠、推搡、踩踏,沒過多久,就出現了掉隊者。他們被緊隨其后的光幕快速吞噬,而麥克西維爾死死盯著的那個數字,也再度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飛快下降。
250人。
240人。
2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