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說的話自然是有所道理,只是這其中,卻是難免有些太過將薛蟠引以為重。
不過好在的是,寶釵早已知曉母親的性格,是以哪里會多想,她反而還要安慰母親。
“我聽媽媽說,媽媽的姐姐,那位嫁到榮國府的姨媽卻是性格極為強勢。可偏偏我聽到的傳聞乃是那位夫人平素里只吃齋念佛,為何會如此相差”
寶釵本想說些其她的轉移母親的注意力,卻沒有想到自己將疑問說出之后,卻真的好奇起來。
薛姨媽面容之上掠過一絲苦澀,她拍著寶釵的手解釋“按理說,這事卻不該跟你說,只是寶兒你終究已經長大,再過兩三年,便是及笄之年,有些事情也是可以讓你知曉的。”
王夫人在出嫁之前,性格的確極為爽利大氣,與此時榮國府的當家人,王熙鳳其實有著七八分像的性格。
“姐姐出嫁之時,本也是期望著夫妻和順十里紅妝、白頭偕老的,可是誰曾想到偏天不與人。我那位姐夫說得好,是為人正派不近女色,說得不好便是,他們二人卻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其實當年對于與榮國府聯姻之事,王家曾經有過另外一個方案,便是由王夫人嫁到金陵薛家,而薛姨媽則嫁入榮國公賈家。
這卻并非是對于王夫人有什么想法,反而正是因為對于王夫人的寵愛。
這個決定乃是結合二人的性格做出,大小姐王姝,性格灑脫雷厲風行,若是嫁入商家之家,卻是極為適宜的性格。
二小姐王柔人如其名,柔情似水,卻是性格極為溫婉,其若是嫁入商賈之家反而不太合適。但是若是嫁入已有嫡長子的榮國府,成為嫡幼子的妻子卻是極為合適。
要知道這妯娌之間的相處乃是亙古的難題,是以若是嫡長媳強勢,為了避免家宅不寧,必定要娶一個相對弱勢的嫡幼媳。
是以本來王家想將兩人之間調換,然而卻是在議親之時出了岔頭。
原來榮國公夫人不滿意王柔,她卻是看上性格爽利的王夫人,是以直接駁回王家的想法。
當時榮國公圣眷正隆,所以王家也并未與那位國公夫人擰著,還是妥協的將二女聯姻對象,直接相互交替。
只是如此一來,卻也是造成了二人婚后的天地之別。王夫人在賈家,蹉跎二十幾年,竟是活活將自己活成了個菩薩模樣。
薛姨媽每每想到此處,卻是對于姐姐有著極深的同情。
她握著寶釵的手說“你卻不知道,姐姐當日乃是個極為灑脫之人,乃是真正的鮮衣怒馬。
可是自從嫁人之后,我每每見她一面,便覺得她變化極大。這十來年我們雖是極少會面,然則從書信之中也可窺探一二姐姐,竟是沒一日有過開心之態。
雖你爹爹早死,可是我與姐姐比起來,卻是享了大福”
薛姨媽湊進寶釵的耳邊低沉說道“你不知曉當年,元春剛剛生下來,便被老太太抱走。
當時姐姐哭得不行,每日里想得不成,我還曾寫信勸慰于她。一直到第二個孩子珠兒降世之后,這才緩解了一二,也讓姐姐心中有了慰藉。
誰承想,那三子寶玉又被老太太自生下便抱走,是以這么多年來姐姐身邊養大的,竟只有一個珠兒。
偏偏那孩子又是個沒福的,不過剛剛及冠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個蘭小子,看對方便想起珠兒,讓你姨媽每每心如刀割。”
薛姨媽說完此話,坐回位置卻是搖頭輕嘆。她也曾經想過,若是當年未曾替換,那么命運是否有些不同。可是每每思量,她仍舊覺得當年的替換,這件事情真的挺好。
寶釵聽了此言卻是一時怔怔的,她看一下母親,心中卻是突然仿佛有了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