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準備三十六道主菜,分三次輪番上桌。
菜色那么多,樂韻就算發揮吃貨本領一樣嘗一點也把小肚子塞得滿滿的,最愛的仍然是魚,不僅銀魚是當地產,其他魚類佳肴皆是當地的野生魚。
主家不勸酒,頻頻勸嘗菜,也絕口先不提看診的事。
一場接風洗塵宴從十點多開始,吃到過了十二點,華家共六桌,大半人馬都微醉,唯有少量幾個千杯不醉,清醒的得很。
酒足飯飽,喝消食茶,吃餐后甜品和水果。
過了午,樂韻抓著華少陪她參觀華宅,華少欣然同意,帶著四個貼身護衛,護衛們還帶著水果和水。
華家主也是個行動派,等小姑娘參觀家宅去了,他和族老們指揮青年們搬來梯子,將小姑娘說的那幾片珍貴瓦當摘取下來擦拭干凈,用軟布包裹裝盒子里保藏,存放在華家存放古懂的倉庫里。
華宅共有十幾座樓房鑲拼組成,院院相連,四通八達,華少陪同小美女從這里走到那里,但凡能去的地方都沒遮掩,只有祠堂院沒有進去參觀。
樂同學也只在外部參觀,并沒有進人家內部亂瞅,她觀察的得很仔細,把每個院子進行掃描分析,將每個細節記錄于心,花了一個鐘逛完華宅,去逛鎮子,沿著鎮子兜轉一圈。
沿鎮穿梭,到鎮邊源也接連后山,小姑娘興致勃勃的鉆后山,華少和四個護衛只好舍命陪君子,跟著她跑,到了山里,他們終于領教到啥叫“猛虎歸林”,小女孩滿山跑,那叫個靈巧敏捷,讓人望塵莫及。
青年們因為個頭問題,總會挨荊棘鉤掛住,每每都會落在后面,因為穿短袖,都挨洋辣子給辣得三兩次,個個弄得灰頭土臉的,心頭那叫個苦。
更讓人想哭的是小姑娘簡直喪心病狂,她鉆后山就算了,僅只幾個鐘就翻遍了大半個山嶺,還跨過一條山溪谷到另一個山頭溜跶一趟。
等到太陽要落山,華家五個青年才追到小姑娘,從半山腰下山,沿種植農作物的田地埂或去勞作的小路回村鎮。
太陽掛在山頭,余暉悠悠,晚霞映空,古鎮上方煙藹裊裊,牛犬雞鳴,悠閑的農家生活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
徐徐進鎮,被洋辣子在身上留有印記總覺渾身不舒服的華家五位英氣青年松了口氣,謝天謝地,總算回來了,如果再往山里跑,他們真要變土著了。
踏上古鎮的石板路,樂韻慢悠悠的走,石板路被磨礪得光滑,光照鑒人,許多墻舍墻隙之間附著青苔,人或動植物以及水氣經久不散,除此,隱約還有另一種不合時宜的氣息纏繞在傍晚鎮子里的空氣間。
聞,嗅。
鼻子里聞嗅到的不合時宜的氣味太淡,一時難以捕捉到方位,樂韻暗中分析氣味濃淡,不動聲色的邁著小短腿漫步。
小姑娘背著小手兒,像個小大人閑悠的散步,華少和四衛搞不懂她又對什么產生興趣了,只好跟著她在小巷之間轉悠。
穿街過巷,繞著鎮子的石板轉啊轉,幾乎又將古鎮游覽一遍,樂韻偵察完全鎮情況,晃著小腿兒不急不徐的回華宅,走的不是上午第一次走的那條門,而是另外一棟宅子的大門。
太陽已快沉海,煙藹之氣越濃,疊連的樓舍在煙藹里肅立,像睿智的老人,沉默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