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淬體術共分五重,火屬性修者可煉至圓滿。而非火屬體質者只能煉到第三重。即使是第三重,那也很了不得。
第一重煉成后可穿地火而不傷,身體被淬煉的尤如巖石一般,以鐵器鈍物擊之,不傷其體。
第二重煉成后可入巖漿而不傷,刀劍亦不傷其體,且下品法器難隕其命。
第三重煉成后入巖漿深處如履平地,下品法器不傷其體,中品甚至上品法器難隕其命。
第四重和第五重只有火屬性體質方可修煉,修煉到何種程度,文中并未提及,估計會很恐怖。
如果非火屬體質者強行修煉后兩重,結果便是爆體而亡。
他的宗門附近沒有地火巖漿,所以并沒有機會修煉此密術。于是他未回宗門,而是到處尋找地火,卻始終不得,只得悻悻而回。
后來在路過安平城時,不知為何走漏了風聲,被圣教高層知曉他擁有上乘淬體術,便派出人手一路追殺至此,后被打落懸涯,偶至地火巖漿。
最終他也算是因禍得福,利用此處的地火巖漿,開始修煉地火淬體術。
第一重他用了三個半月,第二重用了一年時間,第三重則用了整整十年。可惜他并非火屬體質,所以后兩重無緣修煉。
文中還說,修到第二重,便可找到一條出山的道路。
最后落款是,楊照。
全文到此結束,卻只是講了個故事,路在何處沒說,地火淬體術在何處也沒說。所以周揚讀完以后很無語,心道這不拿人尋開心嘛。
不過這篇文字倒也顛覆了他對古人的看法。先前得到丹術要訣時,并沒有留下撰書人的任何線索,所以他認為古人喜歡做好事不留名。
而這一位是既留了名,還前因后果的說了一大堆,有用的卻一句沒有。若非石桌上用的是古文,他還以為楊大煉器師乃當世之人呢。
周揚不甘心,舉著火把在洞府內細細搜尋。
他將每個角落都找了個遍,石桌石凳石壁,連石頭地面都沒放過,結果仍然一無所獲。
頹然坐下,他抓過壺酒,悶頭喝將起來。
火把就要熄滅,以后注定要在黑暗中生活了,周揚甚為郁悶。
又喝了一口酒,盯著手中酒壺,他突然心中一動“有緣人,無緣人不論古今,我們算是同年同月墜涯,又都好酒,還都是因為懷寶而被追殺,如果他說的圣教是三圣教的話,那可真是難兄難弟了。如此多的巧合,這應該算是倒霉的有緣人了,可還差什么呢”
“酒還有酒,這位楊照前輩好酒如命,難到墜落懸涯后身上并沒有酒,饞的不得了,想酒想瘋了不成”
周揚好酒,窮的時候喝不起,但自從做生意賺了些靈石,他身上或多或少總帶著酒。尤其是買了儲物袋之后,帶酒更加方便了。有了靈石,他是沒酒不下飯,鐵虎都被他帶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