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穗穗步入初三的時候,已經快要臨近八十年代了。
進入初三后,除了因為要升入高中而漸漸變得緊張的課業外,最大的變化還數外面漸漸多起來的各類小商販了。
因為政策的放開,對于投機倒把這種行為也不再狠抓嚴打。
嗅到了這絲變化的人開始大膽地做起了一些小買賣,比如在汽車站、工廠門外、以及學校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始慢慢支起了一個個賣盒飯賣各類吃食的小攤點。
趙穗穗她們學校也不例外。
每次下課或者放學的時候,校門口總是變得十分熱鬧,一個個小攤點前都圍著不少拿著錢的學生們,一個個往前擠著急得不行,生怕自己買不到好吃的東西。
林娟就是這些小商販中的一員。
林娟盼著改革開放,已經不知道盼了多久了。
自從改革開放這個政策一登報,林娟往市里跑的次數是越來越勤了,好幾次都無緣無故的請假,惹得食堂那邊都對她有些不滿。
不過這些林娟才不在乎呢,她可是一心想著在市里干一番大事業,才不會在乎家屬院食堂里這份小工作呢
但林娟也不敢太冒進,直接急匆匆就跑去市里去了。
畢竟這個政策還不明朗,她可是記得最開始出頭的一些人,可是經歷過被抓走的事情呢。
在看到市里其他人推著小車做買賣,并且沒有人管的時候,林娟就知道時機到了。
她當機立斷地辭掉了家屬院的食堂工作,準備去市里大干一場。
林娟畢竟是烈士家屬,她這些年能一直住在家屬院里也是因為部隊的照顧。
現在突然辭職去市里了,部隊這邊免不得會關心一二。
林娟對外面的說辭是,張盼盼初三要考高中了,在這最后一個學期,她得去照顧照顧。
家屬院的軍嫂們聽到林娟的這個說辭大跌眼鏡,很不理解林娟的這個行為,轉而又問起林娟的工作怎么辦
在這些軍嫂們看來,林娟在食堂的工作可是很好的,她們想進都還進不去呢
更何況,她辭掉了這個工作,以后可怎么養活兩個孩子雖然她每個月都有烈士家屬的補貼,但孩子大了要花錢的地方多的是,軍嫂們是真為林娟擔心的。
林娟當然是不可能和她們說自己準備去做生意的。
現在做生意還是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投機倒把,是資本主義要割尾巴的
她要是敢在這里說自己去做生意,這些軍嫂們指不定得好好教育她。
而軍嫂們見林娟竟然什么打算也沒有,忍不住又勸了她幾句,要她不要辭掉食堂的工作。這家屬院里其他小孩不也在讀著書嗎,也沒見幾個專門去照顧。
哦,除了趙穗穗一家不過當時人家趙穗穗還小,馮荷放心不下也正常,當然私底下也是有不少人吐槽趙家養孩子養的精細的。
林娟打了個哈哈,糊弄了過去。
她才聽不進去這些話呢,只覺得這群沒有見識的女人在阻擋她發財
要不是不想斷了和部隊這邊的關系,她才懶得和這群人解釋呢
反正林娟是去意已決,她心里想著等到自己之后在城里干出了一番大事業,肯定得羨慕死這群人。
林娟這些年倒是在部隊里存了不少錢。
主要是因為在部隊里吃喝住都不用花錢,每個月還有烈士家屬補貼和工資,這么幾年下來錢財是只進不出。
這筆錢也很容易地讓林娟在市里租到了一間房子來住。
不過對于做什么買賣,林娟現在還沒有點數。
她以前也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想來想去還是先從小生意做起。而隨著天氣的漸漸炎熱,林娟率先瞄準了冰棍這個生意。
她斥巨資買了一輛小推車和幾個大泡沫箱,一大早就去冰棍廠進了貨,然后推到學校門口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