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大樹夫婦提到的小店面的兩扇木門正大開著。
穿著白色汗衫的屋主忍著屋內飛揚的灰塵,正一件一件地搬著里面的東西。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這間用來做倉庫的小屋竟然有人要租,屋主覺得簡直是白撿了一筆錢。
小屋既然租出去了,他自然要過來把存在里面的東西給搬走。
雖然這里也沒什么值錢的東西,但總不能便宜了別人不是
正搬著呢,突然有一個女人探頭探腦地走了過來。
女人正是林娟,她打量了一圈這間小屋,笑著問道“大哥,在忙呢”
“忙著呢,你有事”男人說。
“你這小屋還挺好啊,收拾出來用來住啊”林娟試探地問道。
“住什么啊”男人嫌棄地擺擺手,說,“我巷子里的房子寬敞著呢,誰還來住這里啊這不是有人要租我這房子,我過來把放在這里的東西都抬走。”
聽到男人這話,林娟臉色一喜,但還是繼續問“租這里啊,用來干什么啊”
“聽說是要賣包子吧。”男人有些不屑地說道,“做買賣什么的,要我說這不就是搞投機倒把嘛,只不過現在沒有人抓了。要不是每個月給我租房錢,我才不樂意租給他們呢”
林娟沒在意男人對做生意的諷刺,她聽到“賣包子”三個字一下子就興奮起來。
沒錯了,就是這里了,不枉費她找了這么久
自從不做賣冰棍的小買賣之后,林娟也在思考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
她也沒別的本事,就是廚藝還不錯,而且民以食為天,賣吃的怎么也不會出錯,林娟理所當然地就往餐飲這方面想了。
不過做餐飲也不是想做就做的,還是有一點風險的。
林娟下意識就開始想前世那些做餐飲的人是怎么做的,這么一想,她一下子就想到了前世松南市的餐飲大王李大樹。
李大樹的發家史林娟倒是記得很清楚。
前世李大樹家的包子物美價廉,林娟也曾去買過幾回,看了幾眼后便也記住了貼在墻上的包子店發展史。
李大樹夫婦倆于1979年在金魚胡同口開了第一間包子店。
店面雖小,但因為兩人包子做的好吃餡料又足,很快就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兩人的店面也越做越大,甚至到后來在松南市乃至全國都開起了連鎖店,“大樹包子”這幾個字也漸漸成為了一個口口相傳的好品牌。
而且別看包子不起眼,做大了之后利潤也很是可觀,不然李大樹后來也不會成為松南市的餐飲大王。
想起了大樹包子能賺的錢,林娟心動了。
包子這個簡單的東西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技術,李大樹可以,她也可以啊
這就相當于人家都已經把試卷做好放在她面前了,林娟不抄都覺得自己是個傻子。
也怪李大樹這夫妻倆太傻,傻不愣登把自己的發家過程毫不保留地放在店里展示。
他們絕對不會想到還有人重生了
不過這也便宜她林娟了,她直接照著這路子走一遍,錢不就毫不費力地賺到了
想到這里,林娟看向忙著搬東西的屋主,笑著說“哎喲,大哥你這房子真不錯,我看著很喜歡,也想租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