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打算弄出一個結論,不然每天經過這個地方就變得無聊了。”我說道。
“我以為你經過這里,會思考關于死亡的話題。”
死亡哲學嗎
我在你心目中會想象這么深的東西嗎
“我會想身后事吧。如果我死了,我希望就是送進火化爐里面燒成一堆灰,雇人幫我把灰倒進大海里面,進行海葬。”
我先前想過要是警校篇結束了,我也不能回去,就要試一下死遁當然要進行的是有意義的死遁,然后看看能不能用這種古早的方法回去。如果沒有的話,就進行海葬,說不定漂著漂著,我就可以回家了。
“日本海葬比較少見”
“沒問題的。我打聽好了,也聯系好了。”
海葬說到底都是生態墓葬的代表,如果沒有特別強的土地情結,其實海葬是非常環保的,非常適合當做墓葬的方式。日本也有專門的海葬師,我都和他安排好了,連海域都選好了。
“這樣子大家連去看你的機會也沒有了。”
聽他這么說,我都覺得下一秒自己是要將死之人了。
我們討論的事情就在不久的將來。
諸伏景光說道“沒想到你這么灑脫的。”
這并不是灑脫。
其實選擇海葬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不想別人來看自己。雖然死了也看不到,但是活著也會想,自己是一縷阿飄,天天等著其他人來看自己,太可憐了。
沒希望就沒有期待。
我不太想給自己留任何余地而已。
也不知道諸伏景光的表情是哪里戳中我了,或者是我當時確實很想要拉近與他的關系,于是我跟他說了一個實話。我在這里無依無靠,死后不想因為期待別人而顯得太孤獨了。
雖然我偶爾也會選擇獨自一個人,但我并不是期待并向往孤獨的人。
“不過死后,人怎么還會有什么感受呢我就是想太多了。”我搖了搖頭。
見小和拉著我往前走了,我也跟著邁動腳步,而諸伏景光頓了一步之后才跟上我的腳步。他那時候說了讓我腦袋瞬間宕機的話。
“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和你合葬。”
“以后我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我的親人就是你的親人。如果沒有人來看你的話,黃泉路上,我和你也可以一起作伴聊天。”
“你覺得,好不好”
我大半天都不敢回應。
因為在種花風俗里面,合葬只發生在夫妻身上,但是看諸伏景光表情不像是在對我表白。我趁著他不注意,立刻求助了博學多識的網友,有個也住在日本的網友說,因為土地資源有限,加上家族觀念淡薄,墓地價格高昂,所以日本推行了一種比較新的喪葬形式與沒有血緣和婚姻關系的人合葬。
也就是拼墓地。
是我少見多怪了。
我求助完網友之后,為了證明我沒有對他的話有任何齟齬非分之心,我非常坦然正直地同意了。
“好。”
對我來說,諸伏景光除了是我的第一個個案之外,又多了很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