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漱口,這也太落后了。
蘇秦翻了個白眼,就近折了一根新鮮樹枝,將末端咀嚼成絲狀在嘴里進進出出,惹得同學們好奇地圍觀。
蘇秦這個點子來自唐朝,晚唐之時,百姓把楊柳枝泡在水里,早上要用的時候,就用牙齒咬開末梢,里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梳齒,“晨嚼齒木”這個典故,便是來源于此。
“蘇師兄,你嘴里是何物?”年齡十四來自燕國的荊尚怯生生地問,秀氣的眸子瞪圓得像個好奇寶寶。
在同學們中由于他齒齡最幼,所以大家對他如親弟一般倍加呵護。
“這個叫牙枝。”蘇秦從嘴里把樹枝掏出來,“用這個刷牙比鹽水好多了。”
“師兄,可否讓小弟一試?”
蘇秦含笑遞過去。
小年輕也不嫌臟,小心翼翼地放在口中刷了刷,突地一笑,“好玩!”
這聲好玩立刻把其他同學的興致勾動起來,除了幾個老成持重的大師兄外,其他人都效仿蘇秦在附近折根細樹枝,依葫蘆畫瓢刷起牙來。
讓蘇秦意外的是,一臉嚴肅的南匡老爺子居然也嘗試了一下,不過咬了一口后,立刻呸出來,這樹枝太苦了。
大家也苦著臉跟著吐起來。
蘇秦哈哈大笑,“南匡先生,各位師兄弟,此物宜用柳枝削為牙枝,不苦不澀,入口還帶有藥香,滌齒最妙。”
“等下次下山,我等可移植一株柳樹在溪邊,如此牙枝隨用隨取。”
同學們轟然叫好,無論什么朝代,新奇事物對不安分的年輕人而言都有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南匡子捻須不語,頗有意動,雖然身處產鹽大戶齊國,但近來鹽價也是穩中有升,若是蘇秦這個方法可行,一年下來,應該可以節省不少刀幣了。
想到這里,看向蘇秦的目光不由柔和了幾分,這小子終于有點作用。
……
早晨,穿衣,洗漱之后,最后一步就是梳頭束發。
戰國時代,承商周傳下的古訓,女子15歲成年,行及笄之禮,男子20歲成年,行弱冠之禮,成年男子必須束發。
在場的同學,除了未成年的荊尚扎成丫環似的雙髻外,包括蘇秦在內的成年學子,都要將頭發卷起盤在頭頂扎成錐髻,用布、帶或者發簪固定好。
如果要外出參加活動什么的,還要上戴上顯示學子身份的特定冠帽。
對此蘇秦只有苦笑。
一頭長發梳洗起來已經夠麻煩了,還要每天都扎個年糕在頭頂,簡直了。
所以,在同學們個個嫻熟地把頭發梳理整齊,盤在頭頂之后。
蘇秦還在狼狽不堪地和一頭不聽話的青絲做著頑強的斗爭。
惹得眾人又是嗤笑不絕。
南匡子沉下臉,蘇秦今天剛給他留下的好印象又打回了原形。
張儀尬笑地站在一邊,真想表示和這貨不熟,可還是主動上前,盤起蘇秦的長發,卷成一束后,從腦后別上發頂,左手掐住髻腳,右手麻利地用布帶纏繞幾圈,最后讓兩根帶子瀟灑地飄落下來。
此刻清晨之霧已然散去,山外村郭雄雞齊唱,一輪紅日噴薄而出!
蘇秦伸展雙臂,做了一個擁抱未來的姿勢,表情莫名笑著,嘴里低喊:
“戰國你這壯美的時代,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