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地搖搖頭,邵耀宗把長在床上的幾個孩子揪出來。
杜春分到副食廠門口碰到李慕珍三人。鑰匙給她們,讓她們先去磨豆漿,她去副食廠看看。
很早以前學生就問杜春分的蘿卜湯咋那么好喝。杜春分直言用棒骨煮的。有些學生告訴父母或者不在學校吃的同學,他們的父母或同學家長就會去副食廠買棒骨。
副食廠以前不進棒骨,要的人多了,每次去安東批發食材都會弄幾十斤棒骨。沒人買他們也不用擔心,跟杜春分商量商量,杜春分不介意改食單。
杜春分發現今天也有棒骨,讓售貨員給她稱五斤,又買些干木耳、海帶和豆腐干。這幾樣木耳最貴。不過因為這邊盛產木耳,其實比濱海的便宜。
到食堂杜春分就把木耳木耳和海帶泡上,她和面洗面筋。
周秀芹問“今天做面筋湯”
杜春分笑道“準確的說應該叫胡辣湯。只是還差幾樣,就叫面筋湯吧。”
劉翠華問“豆漿咋吃”
杜春分“你們先把豆渣濾出來,別扔,留回頭咱們炒著吃。”
炒豆渣劉翠華會做,“回頭我做吧。”
這種小事杜春分不給跟她爭。再說了,做的不好吃學生又不知道,不會倒了她的牌子。
杜春分把家里的小磨盤弄來那天,就托副食廠幫她買些石膏。
豆漿煮開,溫度稍稍降一點,杜春分就沖豆花。
豆制品便宜,李慕珍幾人都吃過,但都不知道咋做。
劉翠華眼瞅著豆漿凝成豆花,不禁感慨“哪天老楊轉業,我們靠賣豆腐也能養活自己。”
李慕珍打趣“你跟著春分學這么久,就學會一個豆花”
劉翠華“我想做魚片做魚丸,也不是一年半載能學會的。”
周秀芹連連點頭“我在家試著做魚片,就不如春分做得好。切的特別薄,也沒春分的嫩。春分,有啥訣竅不”
杜春分“煮久了”
“沒呢。在鍋里打個滾就盛出來了。”
杜春分想想“按我做的做的”
周秀芹“沒有放淀粉。”
杜春分很想翻白眼,“我不光放淀粉,還有雞蛋清。你啥也沒有,能有我做的好吃才怪。看看還有多少蘿卜回頭再買幾袋。”
周秀芹一直懷疑問題出在腌制過程中。
現在一聽果真出在那里,頓時有點不好意思“我以為沒多大區別。”拎起裝蘿卜的麻袋,“還夠吃一頓。”
杜春分讓李慕珍切洗好的蘿卜。
她洗好面筋就在小本本上寫下蘿卜。
安東雪多,多買點已被不時之需。
廚房里有兩口很大的鍋,杜春分拿著小鐵锨炒菜的時候,劉翠華煮面筋湯。不過油鹽調料由杜春分出手。
她雖然會做飯,大鍋飯她搞不定。
大鍋做飯快,蘿卜絲出鍋,面筋湯也燒的差不多了。
蘿卜絲放久了不好吃,杜春分做之前便算著放學時間。
這邊盛出來,那邊下課鈴聲響了。
學生買面筋湯的時候,杜春分在旁邊解釋,豆花和面筋湯一個價。
可以單買,也可以一起買。
學生們吃過面筋湯,沒吃過無色無味的豆花,不敢輕易嘗試,怕浪費錢。
機靈的學生分別抱起甜兒和小美,問“你是吃豆花還是吃面筋湯”
杜春分對打飯的劉翠華道“兩樣都給她們來點。”
學生一聽這話,就跟她們一樣。
甜兒和小美喝不了一碗,杜春分多拿兩個空碗,四個孩子一人半碗,然后又給她們買一份菜。
所有的小崽子都開始吃了,杜春分累得腰疼。
揉著腰本打算去里面歇會兒,被趙政委的小女兒攔住。
小姑娘今年不過十歲,是政委老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