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程序一啟動,摩多文明的政界便熱鬧了起來,各個派系全都被卷了進來,被迫站隊。
摩多三王不得不將重心轉回國內,應付反對派的彈劾,攘外必先安內,三人只能發動麾下的人馬進行政治斗法,幸好他們經營多年,地位根深蒂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扳倒的。
獨裁的高等文明極少,坐上最高領袖的位置,不代表立刻獲得至高權力。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權力來自于服從,即便是文明領袖,想要鞏固位置,也依然需要爭取各個派系的擁護、培養鐵桿心腹,這樣才能讓手里的權勢增值。
否則頒布任何命令,都會受到政敵明里暗里的阻撓,并不是當上了最高領袖就能得到別人無條件的服從,盯著這個位置的人同樣不在少數。
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吃瓜民眾看到了政界的風云變幻,摩多三王與馬魯科為首的反對派各顯神通,前天有人引咎辭職,昨天誰誰被傳喚,今天又有人呈上了新的檢舉信,明天說不定再蹦出來某位大佬表態,頻繁的新聞讓民眾看得目不暇接。
三族總議院發起的聽證會一場接著一場,反對派出示了眾多證據,讓一些本來不讓公眾知情的秘密也成了呈堂證供,一次次引起公眾的嘩然。
昆德族的事件便是其中之一,反對派傳喚關鍵證人,讓對方提供了摩多三王當初同意這份作戰計劃的署名,并用證據說明黑星針對摩多的緣由便是昆德族事件,因此得出結論——“摩多三王為文明惹來了黑星,是導致摩多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反對派以此為佐證,抨擊摩多三王決策失誤,認為這一屆摩多三王的能力不足以繼續擔任文明領袖。
類似的證據還有不少,反對派把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往外甩,全部推到摩多三王頭上,由果推因,向三族總議院強調摩多三王能力不足,提議換人。
這也不算冤枉,作為最高領袖,哪怕計劃不是三王想出來的,也必須要有三人的署名才能實施,這口鍋只能背好。
無休止的指證、抹黑,使得局勢對摩多三王越發不利,但是三王的地位并沒有那么容易動搖,他們的關系盤根錯節,軍方在內的多個派系都是強有力的支持者,這些派系在三族總議院內都有自家的議員,團結起來阻撓彈劾程序的進行,效果顯著。
軍方是堅定的請戰派,帶動了更多高層要員,與摩多三王的擁護者相比,馬魯科為首的反對派還是不夠看,調查很快遇到了阻礙。于是反對派把目光放到了下一屆摩多三王候選人身上,希望得到這些所謂“太子黨”的支持,最后沒什么懸念失敗了。
隨著彈劾風波的發酵,事情逐漸演變為一場政治傾軋,摩多三王已經被耽擱了太久,不想在這里浪費更多精力,于是沒有絲毫保留。
因此,這場鬧劇并未持續太久便落下了帷幕,最終結果是三族總議院駁回了反對派的彈劾程序,彈劾以失敗告終,基本是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政敵已解決,為了挽回聲譽,摩多三王決定公開演講,對彈劾事件作出一個總結性質的回應。
……
百尼德廣場,這是摩多文明首府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平日里是客流量巨大的旅游地點,這一天被政府征用,充當摩多三王演講的場所,場地已經搭建起來了。
因為民眾輿論的不利,摩多三王此次并未在政務大樓里講話,而是選擇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隨行還有眾多官員出席,通過篩選的觀眾站滿了廣場,人山人海,以此營造出高層距離民眾很近的景象。
而在廣場外圍拉起了警戒線,布置了大量安保人員,面無表情守著防線,此時外面已經聚集了一望無際的圍觀群眾。
不少人手里拿著橫幅,大部分都寫著“三王下臺”之類的反對標語,這些都是示威者,群情激奮……反對派雖然輸了,但對這一屆摩多三王的聲望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傷。
官員的座位在演講臺的四周,反對派全被安排在了邊緣,明顯受到冷落,其他人甚至不愿意往這個方向看,不想和落敗的反對派產生任何聯系。
“沒想到三王竟然邀請我們出席……”一名反對派喃喃自語。
“他們是想讓我們當眾受辱,加強演講的效果。”
馬魯科臉色不好看。
他心里清楚得很,事已至此,摩多三王故意邀請他們這些反對派出席,不可能為了緩和關系,必定是以勝利者的立場批判他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