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直播的時候,也沒有刻意在鏡頭里模糊自己在看的書的書名和內容。
粉絲們也發現,她看的都是一些和編導、電影有關的書。
粉絲們當然會因此想到之前流傳很廣的猜測。
摘葡萄啊和陶萄是什么關系
可陶萄如今已經不再籍籍無名,她如今身上散發出來的光熱灼人,喜歡她的人也已經規模龐大。
這種人物,如果和葡萄扯上了,不免會被人說是ky,所以粉絲們心中多少還是有些顧慮,只是懷疑,而不敢在網絡上大肆的說。
陶萄沒有做出正面回答,在自習室的時候,大家安靜了下來,連彈幕都顯得溫柔幾分,粉絲們止住了自己打探的心,多數還是跟著陶萄一起,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我們下次再見。”
女孩的聲音溫和而明朗。
她的嗓音還是好聽的,但是卻不再有刻意的柔媚了。
許多從陶萄一開始出道便關注陶萄的粉絲,在這將近兩年的時間內,很明顯能感受到陶萄的成長。
她從一開始的“我想要紅”,發布各種惹人垂涎的視頻,到后來事業步入正軌,開始做一些有意義的推廣,從zrk到錦榮衣閣,再到徐記胭脂鋪,隨著自身能力的展現,她也逐漸從“臺前”轉為了“幕后”,她的名聲在宣傳界打響,并且成為了金光閃閃的活招牌,去年一年的時間,陶萄接的大牌宣傳又漸漸少了,這幾個月來,她和團隊里的成員,似乎將眼光投向了一些很有代表性但是不怎么為人所知的民間手工藝產品,比如瓷器和雕刻。
兩次新的嘗試也都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她身上的話題度和流量比起之前,只增不減,并且在不斷增長。
在各個平臺,似乎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加有底氣、更獨樹一幟,也更受粉絲們喜歡的網紅了。
見證著陶萄的成長,粉絲們多少會有一些老母親似的欣慰。
她從一個朝陌生人露出最漂亮的笑容問陌生人要糖吃的“孩子”,長成了會主動將手里的糖果分給別人的懂事“少年”。
這一路走來,她顯得坦蕩而肆意,可慢慢的,也多了克制。
她從人們會驚嘆漂亮的孩子,變成了人們會驚嘆優秀的少年。
雖然她一直沒有露臉,可是這并不阻礙粉絲們信賴她,喜歡她。
她也是會發光的,雖然比起如日中天的“導演陶萄”顯得沒那么根正苗紅,可是在粉絲眼中,她閃閃發光。
人們很少會將一個人真心當做偶像去喜歡的,除非她異于常人的高尚和可愛,還要真實。
粉絲們見過她的不完美,也目視著她走得更高更遠。
他們和陶萄是有一種羈絆的。
這種羈絆比起在優秀之后所有人都開始愛你讓人深刻得多。
所以陶萄從來不會對粉絲們態度冷然,對于喜歡她的人,她總是顯得溫柔而耐心。
就像每次發布視頻或者照片的時候,她的態度總是非常工整,絕非應付了事,就連在拍電影的時候所發的動態,也都是她的真實所感和親身經歷,只是沒有明確背景。而粉絲們能從她的文字和照片里讀懂她的情緒,這就是她的態度。
這兩年,她一如當初。
并沒有因為自己火起來了,而開始擺闊和耍大牌。
就像這段時間的直播一樣,她做這一切自然而然,就像這本就是她該做的一樣。
粉絲們總是會因為她的這種小細節而感動,她負責任的照顧他們的感受,他們因此而深愛她。
每次關掉直播的時候,陶萄便會清晰地意識到她仍舊記得自己在最低谷的時候,最初的那一批粉絲向她傳達的喜歡和愛意,她記得那種感動,就像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時候,窺見光明。
在經歷過木溪村的拍攝之后,陶萄意識到,這些情感是不可割舍的。
她不會因為成為了厲害的人,而不再需要粉絲們的愛。
她也不會因為自己現在的成就而鄙視曾經作為網紅的自己。
這沒有見不得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