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們并不明白江漢謀為什么找陶萄。
對于這里參賽的很多人而言,陶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面孔。
她坐在很前排的第一的候選席,第一一共有兩位,還有一個沒來,但是他的座位那里有他的名字李久。
在座沒有不知道李久這個人的。
可是他們卻完全不知道陶萄是誰。
并不是所有的投稿的人,都能來參加這次頒獎禮,只有被評選為優秀作品的人才能過來。
全國的作品當中,優秀作品一共只有四十五位。
所以換句話說,來到現場的所有投稿人,都是獲獎者,只是他們沒有具體的獎杯獎牌,作為安慰獎,他們的獎品這次頒獎典禮的入場券。
在這里,他們能看到六位在華國影視圈名氣響當當的導演,尤其是周加西和江漢謀。
錯過了這次,他們恐怕一輩子也沒有同樣的機會了。
除了優秀獎之外,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名。
一等獎之所以有兩名,還是延續那個傳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必區分兩個不同風格的作品誰好誰壞,這從更廣泛的意義上是為了激勵影視圈的新人不要拘囿于一個同類型的影片。
老一輩的導演總還有一些能拿出來說道的情懷,而不是一棍子打翻所有人。
“那個女生是今年的黑馬嗎”
“看起來好年輕。”
“她拍的是什么啊”
“等下頒獎的時候會放原片,你們看不就知道了。”
對于一個完全陌生的面孔,大家的第一反應不是驚嘆,而是懷疑。
在哪個領域都是如此,尤其是編導圈子。
等江漢謀的聲音出現的時候,大家的聲音才相對小了小區。
陶萄遲疑了一會兒,但很快起身舉手“江導,我在這。”
“請問有事么”
眾人的目光朝著這邊看來。
江漢謀看到陶萄年輕的模樣,詫異極了,但還是招了招手“你過來,我有點事問你。”
在眾人的注目下,陶萄和江漢謀一起出現在會場的門口。
“你怎么這么年輕。”
“我真沒想到。”
“這片兒你拍的好,好久沒看到過這么有意思的紀錄片兒了。”
江漢謀是土生土長的京都人,說話帶著一股很濃的京都本地口音,聽起來很有趣,也很好聽。
他走在陶萄前邊,一邊說話,一邊回頭看陶萄,眼神里帶著掩飾不住的欣賞和驚訝,他帶陶萄來到了一出辦公室,從背后看,他因為瘦,背胛骨把身上的工裝外套撐起了兩個淺痕,頭上帶著一頂灰色的鴨舌帽,臉上帶著黑框眼鏡,鴨舌帽里透出來的銀白色的發顯示出他已經不再年輕,可是臉上的肉很緊實,眼神照射燈一樣銳利。他看起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藝術家。
他和周加西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導演。
若說周加西拍了很多老的經典影片,在中國電影的編年史上赫赫有名,那江漢謀就是完全的和時代齊頭并進的大名導,他從“出道”一來,他的作品就從華國一路火到國際,盡管現在有很多人說,江漢謀片子的商業化痕跡越來越重,但是誰也沒法否認他的成績,哪怕是商業化,他也做得和別人大不相同,在保證藝術水準的前提下,還能做到票房大賣,就這一點,便讓很多同行望塵莫及。
陶萄的心臟跳得很快。
她低著頭,聲音盡量平靜的說道:“謝謝江導。”
“我,繼續努力。”
他把她帶到了一處辦公室,“你坐這,我給你倒杯茶。”
看著江漢謀熟練地給她倒了杯茶遞過來,陶萄有種光怪陸離的感覺。
“謝謝,您找我有什么事嗎”
江漢謀在她對面坐了下去,雙手合在一起放在膝蓋上,然后與他對視,道“小姑娘,我很欣賞你的影片。”
“我能問你要個人嗎”
陶萄有些不解“您指的是”
江漢謀笑了笑,然后開門見山道“你有你影片里那個年輕男孩的聯系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