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你們是不是對計算機有什么誤解啊。
聽完這話,陸毅神情有些疑惑,就算量子計算機的運算模式比常規計算機先進,但它也不過是計算機,要遵循數學模型和設定的運算規則才能進行相應的運算。
要想運算出等離子體湍流現象的數據,前提條件必須要有相應的數學模型,沒有數學模型怎么運算?
這就像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卻要讓計算機求算出萬有引力數值一樣,簡直就是強機所難。
“我是研究等離子體的,對等離子體的數據比較熟悉。
在你們公布的各個溫度階段的數學模型和數據上,我們察覺到相鄰兩個溫度區間的等離子體湍流數據似乎是一個漸變過程,在數據層面隱隱蘊含了聯系,我們可以嘗試以此為突破口,采用量子計算機強行破解。
目前的困難就是數據量太少,需要更高溫度區間的等離子體湍流的模型和數據,以及無法確定更高溫的等離子體湍流會不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從而喪失這種漸變聯系。”
似乎看出來陸毅的疑惑,一位帶著老花眼鏡的老年人出言解釋道,系統提示,這就是那一位科學家潛力91.4的人。
至于另一位95.1的大咖則是陸毅對面的一位三十歲出頭的青年人,此時他正雙眼無神的看著桌子,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世界無法自拔。
“難道內部就沒人能為等離子體湍流構建數學模型嗎?我想依照國家的實力,年前我們公布了相應數學模型和原始數據包括運算結果后,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足夠進行更高溫度等離子體的探測實驗。”
陸毅這時候總算明白這些大佬找自己等人的目的,還是在打自家林教授的注意,因為之前等離子體湍流的幾個溫度區間的數學模型都是林教授構建出來的,論了解,世界上沒誰能比林教授更清楚。
只是他有些疑惑,按理說當自己實驗室的研究思路和數學模型公布了,有了思路,有了基礎模型做為參考,那為更高溫等離子體湍流構建數學模型并不困難。
君不見自家林教授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除了第一個數學模型卡殼了差不多一個月,后面幾個數學模型有了經驗后都是刷刷刷的就構建出來了,剩下的更多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研究各個模型間的聯系上,嘗試找到那一份聯系,推演出可以滿足可控核聚變的等離子體湍流的模型。
可控核聚變等離子體的溫度已經超出了物理探測極限,探測槍發射的粒子強度低了會被沖散無法穿透,強度高了會直接碰撞粉碎,所以只能從數學層面推演千萬攝氏度乃至億攝氏度等離子體湍流的情況。
“這個......華國當前并沒有菲爾茲獎的數學家,研究數論的數學家林教授當屬國內頂尖層次。”
一位科學家潛力只有68,應該屬于項目管理人員的中年人聽到陸毅的疑問,神情有些尷尬。
雖然因為這一屆菲爾茲獎剛結束沒多久,林教授還沒正式獲得菲爾茲獎,但證明了哥猜,下一屆菲爾茲獎必定有一席之位,算是準菲爾茲獎得主。
“這樣......”
陸毅和林夢張晴李雅珊幾人相視一眼,明白這事情她們都交給自己處理,心中不由地思考衡量起來。
嗒嗒嗒!
陸毅手指有節奏的在桌子上敲擊,那模樣讓在場的一幫人看得目瞪口呆,那位肩披金星剛李雅珊稱呼張伯伯的人也饒有興趣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