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要是我們把激光發射平臺升高到5000米之上,避開云層以及低空稠密的空氣后再往太空打,那損耗率就能降低到百分之15到18之間。
要是能送到6000米高空,激光損耗會在百分之13以內,要是能到達萬米高空的平流層,那損耗將會在百分之10以內。
所以我們建一個萬米高空的激光發射平臺,采用這個方案我們每生產100份能量,就能往地球外排放130份能量。
每建造多5個這樣幫助地球環境排放能量的核反應堆,我們就能多建造1.5個反應堆作為生產使用。”
“采用熱泵從環境中汲取熱量,按照核聚變反應堆的功率,什么樣的環境能承受這么龐大的能量汲取?”
陳院士等幾位院士看著投影出來的一行行數據,都被這個瘋狂的方案震撼了。
作為院士他們看得出來這個方案在理論層面沒有問題,技術層面剛陸毅也說了核工業集團反饋技術沒有難題。
萬米高空平臺這沒有什么難度,高強度復合結構的氦氣球就可以組成一個大平臺,再利用發動機調節控制位置就行了。
但空氣熱泵汲取的能量不可能無中生有啊,它也是要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的,要從周圍環境中吸走這么龐大的能量,就算放在沙漠那不用1個小時區域內的溫度就能降到冰點以下。
“海洋,赤道線的熱帶海洋可以,空氣能熱泵經過改造適用于海洋環境也是可行的。”
陸毅平靜地說道:“海水的比熱容比較高可以承受這樣的熱能汲取,另外海水的流動性會源源不斷把遠處高溫海水運輸過來,把被汲取了一部分熱能的低溫海水送走,這樣海水并不會結冰。
當然就算是在熱帶海洋,這么大功率的能量汲取也還是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反應堆周圍局部氣候會有比較大的波動,今后沿海區域每年的臺風數量也會少一部分。”
對,是少一部分,而不是臺風消失,更不是把赤道熱帶變成寒冷帶。
畢竟相比較地球的能量循環,人類的功率還是小了點,一個山竹臺風蘊含的能量就比得上你幾十個核聚變反應堆一年釋放的能量。
之所以能造成熱污染危機,無非是打破平衡引起能量堆積引起的自然調節而已。
會議室氣氛有些沉默,聽到熱帶海洋幾名院士才反應過來,為什么一開始陸毅會說自己國家并沒有這樣的地方,米國跟俄國也沒有。
確實熱帶海洋能承受這樣的能量汲取,只是這涉及到的問題......
沉思了片刻,領導敲了敲桌子問道:“如果方案實施,激光會不會對什么地方造成影響,需要要往哪里打?”
“避開太陽,首選火星,這些激光能量可以對火星進行預加熱,為以后的殖民做先期準備,次選月亮或者其他太陽系內星球。”
陸毅神情稍微嚴肅,說道:“如果因星球運轉角度原因,激光無法命中其他星球或者月亮,那就暫停。”
“為什么?”
幾名院士有些不能理解,激光能量打出地球就行了,怎么還有命中要求。
“激光的能量太集中了,我們無法確定會不會引起太陽的異常波動,另外激光能很好的穿透柯伊伯帶跟奧爾特云的天然屏障。”
陸毅看著幾人疑惑的表情,認真說道:“外面,我怕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