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能實現,估計再過些年星球發動機都不是夢。”
陸毅站起身跟兩位航天發動機專家握了下手,待他們離開后看向旁邊一直沒說話的核彈工程師。
“羅工,昨天晚上我收到最新消息,說相關試驗彈已經有了改造方案了?”
“是有方案了。”
羅工點頭說道:“這個試驗彈的改造并沒有技術上的難題,我們的第三代核彈技術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本身就能很好的把中子輻射消除掉,為了保險起見再加多一層鋰金屬就幾乎可以確保核爆產生的中子完全被吸收。
昨天受到通知后,在兩名氫彈設計專家的改進下,現在車間那邊已經試改造出來兩枚80噸當量沒有中子輻射的小氫彈。
不過我們對氮氣的性質還有這個發動機的數據不是很了解,對需要多大量的氮把氫彈爆炸的光熱輻射吸收掉并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
額......這是糖豆嗎,居然不到一天時間就改造出來兩枚。
陸毅有些無語的感嘆,隨后示意旁邊正忐忑看著自己的衛鴻把需要多少氮的數據說出來。
“那個......羅工,你們能提供氫彈的一部分實際數據嗎?我需要根據氫彈的實際數據才能計算出固態氮的實際需求數據。”
“構型數據嗎?”羅工皺起了眉頭,看了衛鴻一眼又看向陸毅。
“不是!”
被羅工眼神看得有些發毛的衛鴻連忙搖頭說道:“是爆炸瞬間的光輻射數據還有溫度輻射數據......”
氫彈構型數據,給他一百個膽子都不敢問這方面的數據啊!
“不是構型數據就行。”
羅工稍稍放松警惕和防備,雖然他對氫彈構型數據也是不了解,但卻不妨礙他對這部分數據的敏感。
“小氫彈改造后還沒經過實際試驗,光輻射和溫度輻射數據我們也不清楚。”
羅工轉身帶著陸毅跟衛鴻兩人往基地內部走去,說道:“不過這個簡單,咱們爆幾個實際檢測一遍就清楚了。”
“這個也可以隨便爆的嗎?”衛鴻有些瞪目結舌地詢問,他感覺有些跟不上思路。
“以前不可以,動靜太大了會被太空的衛星發現,很容易被他國攻擊我們又進行核試驗。
不過現在咱們跟老米和俄國是蜜月聯手期,就算被衛星看到了也不會說什么,最主要的是這次有人買單,這玩意我們很久也沒有實際爆過了。”
看得出來羅工還是挺善談的,衛鴻能進來這里就證明了保密,那這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說了也沒事。
“有人買單?”
衛鴻有些奇怪地轉過頭看向陸毅,說道:“老板,這個也是我們付錢?”
“不算發射部件,單80噸當量的一枚彈頭就480萬人民幣,所以試驗收集數據悠著點,爆一顆就是你兩年工資。”
陸毅說了衛鴻一句,看著幾人陸續穿過的防護門,心理大概估算前進的方向和距離后,好奇問道:“車間在山體底下?”
“是在山體下面,前面還要坐電梯下去260米,上面的山體再加上基地本身的防護措施,千萬當量的氫彈在上面爆炸都沒事,大型鉆地氫彈也能抗六七枚。”
羅工自信地說道,大型鉆地氫彈能抗六七枚代表了萬無一失,要是鉆地氫彈都爆了六七枚還沒有反應過來進行反擊,那大家干脆都抹脖子算了。
這一個核工業基地跟其他幾個核工業基地,加上遍布國內一些大山深處的固定發射井,構成了華國的陸基核彈戰略系統。
再加上常年游蕩在海洋深處幾乎沒人知道方位的核潛艇潛射,隨時可以升空的空基戰略轟炸力量,這一套能給地球洗澡的三位一體戰略系統才是一個大國真正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