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基因編輯不可控風險太高了!”
陸毅腦海中回想起系統對人類基因完整信息那高達998億積分的售價,想起人類改造基因可能誘發各種基因突變的問題,心中難得升起了敬畏之心,神情嚴肅地說道:
“基因的奧秘遠超所有人的想象,它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很可能我們人為改造一段基因,這個基因和人類原先自然基因結合后會突變產生我們預料之外的基因缺陷甚至是基因病毒。
在對人類基因信息完全了解之前,我并不提倡對人類基因進行編輯改造!”
“可這樣要怎么降低疾病率和提高壽命?”
陳將軍有些疑惑,生物的壽命終有極限,人類的壽命也會有到終點的那一天,這是基因先天的限制。
“我們不從改變基因的角度去解決問題,但我們可以從生理化學的角度去后天解決問題。”
陸毅沉默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比如因某種基因缺陷導致某種蛋白質缺失從而引發了疾病的產生,那我們找到了這個原因就可以通過后天醫學手段補充這種蛋白質,使人體回歸正常。
壽命的根本是細胞復制到達上限,這是由端粒體決定,我們如果找到決定端粒體長度的基因,也就是決定壽命的基因,通過了解這段基因的運行機制,然后也可以后天去補充修復端粒體。
這些都是后天可行的發展方向和技術手段,而不是直接編輯改變基因去解決問題.
人類基因30億堿基對,它們是一個整體,在完全了解基因的所有信息之前,貿然編輯基因會帶來超出人類預料的不可控風險。”
“我明白了。”
領導也是凝重地點點頭,接著問道:“除了這幾個方向,還有其他的嗎?”
“材料,材料是理論通往實際的橋梁,是所有科技的基礎,上面說的所有技術要想發展都離不開材料,另外還有一個是空間引力波!”
“空間引力波,你正在研究的項目?”領導不由皺了下眉頭。
“對,這不是我的私心,我不差錢也不差資源,并不需要國家給我經費,提出這個只是想要國家重視在這方面的研究。”
陸毅搖頭說道:“引力波,它代表的是未來,就如同之前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一樣。
在上面所有的技術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其實我沒說,那就是星際發動機!
這是任何一個擺脫星球束縛后的文明都需要注重的核心技術,但工質發動機的先天限制使得它并不是很適合成為一項星際發動機技術。
或許獵戶座發動機的性能參數大家已經有了一定了解,覺得這樣的發動機很厲害可以用作星際航行。
不過很可惜,它只能說勉強擁有星際航行的資格,更多的還是星系發動機。
眾所周知,出了星系沒有了星球的存在要想補充物質是很困難的,這意味了我們需要在起飛時或者即將離開星系一次性補充好物資。
根據計算我們采用獵戶座發動機前往比鄰星,要想穿越這4.22光年的距離到達那里,穿透星系間那一個個星際氣體團和星際塵埃,飛船自身質量的百分之60以上都得是氫彈和液氮,更別說這其中還大概需要5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到達。
因為我們把飛船速度加速到十分之一光速是工質發動機的實際極限,不是不能再加速,而是再加速耗費的成本將會超出承受。
這還是比鄰星,要是前往天宛四或者其他更遙遠的星系,那我們飛船燃料的占比還有耗費的時間將要更多。
所以工質發動機并不適合應用在星際航行上,能適用進行星際航行的只能是理論中的曲率發動機。
曲率發動機和時空領域有關,目前我們能研究觸摸到時空領域的也就只有空間引力波,所以說它代表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