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速度上限的是光速,約束加速度上限的是希爾伯特空間容許的能量值。
1984年,卡伊阿內洛就推導出了質量粒子的加速度上限公式,a≦2(mc3/h)。
其中a是粒子的加速度,m是粒子質量,c是光速,h是普朗克常數。
這一個加速度上限是由物理基礎規則決定的,它確定了粒子單位時間承受的能量是有上限的。
這形象點比喻就如同汽車的氣缸大小,兩輛同樣重量的汽車,2.0T氣缸的汽車一腳油門轟下去產生的加速效果肯定要比1.5T的高。
1.5T一腳油門能把加速度提高到10米每秒,那2.0T就能提高到14米每秒。
可物理基礎規則決定了,氣缸最大不能超過3.0T,那這樣就算你再怎么猛踩油門,加速度也不可能超過20米每秒。
“我們把人類的生產力壓榨一下,可以把太空質量炮的軌道提高到7.6萬到7.7萬千米作用,那采用這種方式就可以達到26.37萬千米每秒。”
旁邊一位社會學家翻出人類最新的生產力數據,快速喊道:“并且原5大國的核工業基地已經在緊急生產制造核彈,在這幾十個小時內我們還能再生產出一批核彈,電磁干擾能夠堅持的時間還能再延長1個小時左右。
這樣我們時間更充沛可以把加速軌道能夠建的更長,兩座質量炮相對發射,質量彈碰撞可以打破四級智能戰艦的時空扭曲!”
這話一出,如同一支強心劑般注入在場所有人的心中,張晴更是把目光看向陸毅。
“陸陸......”
更改計劃,調動整個人類文明的生產力,目前在場的人中只有陸毅有這一個權限。
“可以嘗試。”
在眾人迫切的眼神中,陸毅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不過所有人先去星艦,做好隨時撤離到人類號的準備,這個方法的成功率不足億分之一。”
“為什么?”所有人愣了。
看著連續幾天除了間斷性瞇個十多分鐘就沒有其他時間休息,精神狀態和思維明顯下降了許多的眾人,陸毅搖頭說了兩個字。
“精度。”
精度,這是胡楓提出來的這個辦法最為致命的一點。
當末端超過載加速,導電材料崩潰,留下核子材料核心繼承了速度發射出去。
那在導電材料崩潰的過程中,核子材料核心必定會受到影響,從而發生不可預測的細微偏折。
青藍文明留下的核子材料是不顯電性的,這意味了一旦發生偏折,人類根本無法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調整。
這樣的一個偏折在近距離射程沒什么影響,可在數十萬公里射程的太空中,那就是致命的。
哪怕只偏折了億分之一度,最終這兩個質量彈都不可能相撞到一起,不可能打破四級智能戰艦。
更糟糕的是經過末端超過載加速后,崩潰的導電材料會在加速軌道內彈射爆炸開,摧毀掉加速軌道。
質量炮的加速軌道是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制造修復起來簡單,可人類那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去修復了。
也就是說這只有一次發射機會,一次成功率不足億分之一的發射機會。
......
確定了最后的方案,人類文明的所有潛力徹底爆發了出來,一座座工廠一臺臺設備開始生產著質量炮的加速軌道,質量炮星艦平臺的協同控制方案,十幾萬人也開始在原有星艦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