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系列魔感制導武器,設計邏輯類似地球上的彈道導彈,都是依靠發動機提供的推力,先飛至高空,達到預定高度后,再重新進入大氣層,直至落回地面,攻擊指定目標。
整個過程的彈道曲線,接近拋物線。
區別在于,彈道導彈的彈頭與彈體分離之后,將完全失去動力,依靠慣性飛行,而“雷神”的彈頭還帶有一套小型動力系統,以及相應的魔感遙控裝置,操作員可以遠程操控,改變飛行路徑。
用一句術語描述,那就是——末端機動變軌。
這項功能有一個好處,極大的增加了攔截的難度。
在地球上,這是一項極其高端的技術,也是一項極具威懾力的技術,掌握它的國家寥寥無幾,但在異界,實現末端機動變軌幾乎沒有多大難度。
2分鐘后,4枚“雷神之劍”順利升入300多公里的高空,高度達到最高點。
這時,一名技術軍官注視著水晶光屏上顯示的彈道軌跡,果斷發出一道命令:
“分離彈頭!”
“是!”
數道魔能波閃電般掠過天空,瞬息之間抵達數百公里的高空。
6米多長的彈體突然分裂成兩段,一段4米多長的彈身飛行一段時間之后,墜向下方的大氣層,另一段則是2米長的彈頭,按照預定的軌道繼續向前滑行。
彈頭尾端可以看到2根噴管,這是一臺小型“亞空間躍遷式噴射引擎”,它的制作材料是“黑星鐵”魔能合金。
哪怕彈頭以數倍音速降落,與空氣之間發生摩擦,產生高達數千度的高溫,這臺引擎都能順利的工作。
早在7年前,“躍遷式噴射引擎”就誕生了,將第一臺“滅霸之手”送入太空的“曙光女神號”空天穿梭器,其第一級引擎就是它。
經過持續數年的優化改進,這種引擎成功實現小型化,成本也從30多萬枚金納爾的天價,爆降至數百枚金納爾。
空軍的“銀鷹”以及海軍的“海鷹”,裝備的一臺“臺風-7S型”引擎,使用了這項技術,“雷神之劍”也使用了這項技術。
“分離成功,準備魔感遙控!”
“明白!”
4名端坐在操作臺面前的操作員,立即激活魔感頭盔,開始操控“雷神之劍”。
“引擎準備!”
數百公里高的天空中,4枚“雷神之劍”彈頭尾部,猛然彈出4片短小的三角形尾翼,每一片尾翼左右擺動了幾次。
“引擎工作正常!”
這句話讓軍官凝重的神情,稍微放輕松了少許。
20多秒后,彈頭開始向下墜落,重返大氣層。
……
“彈頭速度已突破2倍音速!”
在“暴風級”驅逐艦的作戰室內,一名操作員大聲喊了起來。
軍官毫不猶豫的發出指令:
“啟動引擎!”
“是!”
又是數道魔能波掃過,正在高速落下的彈頭,周圍10米范圍內,頃刻發生某種奇異的變化,該區域內的全部空氣分子,將躍遷至引擎內部,再從尾部噴射出來,彈頭飛行速度瞬間快了一截。
這赫然是神奇的“亞空間躍遷場”。
雖然“10米”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小,但這并不意味著推力小,恰恰相反,“雷神之劍”的特性,讓引擎輸出的推力大得超乎想象。
當彈頭的下降速度,達到3倍音速以上的高速時,被吸入引擎中的空氣總量將大得驚人,屆時最大推力將一舉突破3噸。
“雷神”全系列都裝備了這套牛逼的系統,既能進行大范圍的變軌,飛行速度也提高了一大截。
相比較而言,“女武神”算是“巡航導彈”,它的靈活性更高,但射程較近,速度也比較慢,更容易攔截,而超高音速飛行的“雷神”,幾乎不可能被攔截。
比如射程高達8000公里的“雷神之錘”,在彈道最末端,彈頭的最大飛行速度,甚至能達到駭人的30倍音速以上。
如此恐怖的速度,哪怕是奧義級生物,也難以憑肉眼捕捉到彈頭的運動軌跡,即便是高階主宰級強者,想要攔截住它,也是一件極具困難的事情。
10秒后,操作員報出一個新數據:
“速度已突破4倍音速!”
接著又是:
“5倍音速!”
“6倍音速!”
“8倍音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