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從官家看過水泥后,便下令開啟了水泥廠的建造,并且等開始生產出水泥后,加大投入,開啟了修路模式,將汴京城外的官道都開始修建,只是純人工會稍微緩慢一些,還不讓外來人員入城。
只允許沒有修路的道路,畢竟這是京城,不可能所有的道路都給堵了。
就是這樣也有不少人怨聲載道,因為想要入城那就必須繞道而行,本來就不是一個交通發達的時代,這么一來就更緩慢了。
好在冬天出門的人也少,大部分的人還是可以忍耐的。
龐昱更是窩在房里不出門,就他那五點基礎體質稍微加了點的小渣渣,出門就得凍死,偏偏他還不敢隨便加點,深怕有什么緊要關頭需要點數。
當初在少年的花園里種植的棉花,最后也只是成為了一匹布,讓官家看過后,同意大面積的種植,可要等能做一床棉被,又或者棉衣棉褲,總感覺還遙遙無期。
捧著個水袋,這是趙玨給他從草原弄來的裝水的袋子,這會被他拿來裝的熱水,揣在布袋里,這就是一個完美的熱水袋啊
比小爐子方便多了,龐昱嫌棄小爐子太膈應了。
不過這玩意他只有白天需要用,晚上有趙玨那個大暖爐在,他要什么熱水袋湯婆子,有少年足矣
少年是他羨慕不來的體質,這冬天必備,最讓龐昱驚嘆的是,少年夏天還涼快
純天然冬暖夏涼還有什么比這更棒的
大概是常年習武的原因,趙玨即便穿的不多,也不會覺得多冷,跟他正好相反的龐昱,冬天裹成一個球,老遠像是一個雪球在滾動。
至于為什么像雪球,還不都是趙玨打扮人形娃娃,給龐昱披上了他用狐貍毛做的斗篷,那可是純白的狐貍毛做的,整個斗篷上找不出一根雜毛來,價格就不用說了,普通百姓是絕對買不起的。
也就巨富的襄陽王能拿出來,還給小崽量身定做,等他長高一點,就用不上這斗篷了。在普通人看來,這完全就是浪費。
很快龐昱就迎來了系統的考試,有文化課的,也有選修課的,選修課其實比較簡單,只需要他彈奏完整的一曲便可以通過,錯誤越少,獲得的分數越高。
文化課要考的就多了,還得寫作文,還必須是按照古人的思路來寫,真的是頭疼的很。
這還是龐昱只學了一部分,很多都還沒開始學呢,等以后參加科舉,走常規路線的話,要先參加常科,差不多跟現代的高考差不多。
除進士科之外,還有諸科,包括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明經、明法、明字等科。來自網絡分享宋朝的科舉制度。
記性差一點的根本學不過來,沒點底蘊的家族,要從頭開始學,想想都知道會是多么的困難。
讀書不光是貴,還很難,這也是為什么,許多的普通百姓目不識丁的原因,因為根本沒銀子也沒機會。
大宋自開國以來,努力的讓寒門子弟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不想讓那些世家掌握過多的實權,這些人一般會做的事,就是給自己的家族撈好處,并且還不聽官家的。
所以官家更喜歡那些寒門子弟,沒根基需要依靠官家的提拔,基本上就是官家指哪,他們就打哪,可比那些世家子弟好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