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有竺國人的到來,倒是有一些竺國婦女會做那邊的食物,哪怕沒有太多的香料,至少能做出一些相似的味道,這么一來,宋這邊的大廚倒是可以輕松一些。
畢竟每天要做上萬人的食物,那不是開玩笑的,每天下來估計胳膊都要抬不起來了。
每天光是雇傭洗菜工都要不少人,光是來洗菜,倒是附近的百姓,上年紀的還有一些婦女都來幫忙,有把力氣的,也會幫忙運送食材什么的。
幸好有這些個俘虜在,不然附近百姓的壓力要大很多,畢竟修筑那鐵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若是人數不夠,估計可能就要有徭役了。
雖說會給足銀子,可到底還是徭役,自古就沒有多少百姓愿意的,因為這代表了不死也要脫層皮,不是非常的窮困,誰也不會樂意做這種事的。
送上門來的竺國人,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一萬多人每天辛勤工作,表現優秀的,還會有不同的獎勵。
想要驢跑,總得有東西吊著吧。
趙玨身邊的人,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這邊的天氣相對炎熱,所以獎勵一般不會是食物,因為食物不耐放,很容易就餿了。
獎勵很可能就變成了其他的物品,比如棉布、合腳的鞋子之類的生活能用的上的東西,甚至是銅錢。
都是草鞋,卻是跟普通的草鞋不同,在這邊附近趙玨有開辦草鞋的工廠,里面每天都有不少工人同時在那縫制草鞋,有理人,有竺人,還有其他地方的人,力氣大的男人做最基本的纏繞草鞋的工作,女人則是縫制上面的鞋面。
剩下的一些,都是由機械來完成,只需要有一個人不停的轉動就可以運轉起來,沒有辦法,沒有電的世界只能用人力。
這人力也很簡單,就是騎在一個類似腳踏車的東西上,不停的踩,累了就換人。
換了以前,要將那草繩做起來,起碼一個人要折騰一天,現在則不需要,有專門的機器編織草繩,編織的速度根本不是普通人力可以比擬的,至少可以讓人輕松許多。
負責纏繞的工人,按照模具的大小,將鞋底封住然后在進入下一道工序,將那些草繩鞋底固定縫制,那也是利用機器來做的。
批量的被制作出來,再由人工在鞋底的模具里倒入橡膠,沒錯,這就是龐昱他們早先種植的橡膠樹產下來的,順便他們到這邊后,也移植了一些小橡膠樹過來。
早前已經在理州種下,希望它們可以適應這邊的環境茁壯成長,這也是為什么,理國會跟他們求救,本來就是大家一起做生意的合作伙伴。
這樣他們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橡膠,說到底,只有適合的環境,才能種植出好的橡膠樹來。
反正南部地區種植了好大一片橡膠,這次趙玨過來,順便又帶了一批橡膠樹苗種下。
橡膠可以源源不斷的被生產出來,無論是做成膠底草鞋,還是其他的東西,無疑對人是非常實用的。
甚至還在那鋪路,是的,這邊的水泥路不像汴京城等地方那么發達,除了主要城市,其他地方居然還是人踩出來的路。
特別是理州,之前是理國,好像也什么水泥路,因為之前只是跟理國合作,又不是他們大宋,自然不會去弄水泥路,現在不一樣了,成了大宋的一部分,水泥路必須搞起來。
為了不破壞這邊的特色,工匠們也是很辛苦的設計,因為要改造城市,路都修了,還能不改造
將來他們王妃過來玩,總不好讓他住在太落后的地方吧。
建房要比那修筑鐵路稍微好一點,反正一開始也只是挖地基等,不是不想招竺國人來干活,主要是一些活,對方聽不懂,還是算了。
畢竟這外語,也不是誰都能學的會的,工匠們還不如找當地會說官話的,能方便跟本地人溝通。
像修筑鐵路,基本動作教會了,那些竺國人再傻也能學的會,加上他們也就是有那么一把傻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