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了很久的手腳,等回暖了,敖大師四人也幫小姑娘分攤背小石筍,燕大少幫拿那只最長的筍子。
以致樂韻自己只扛著八十公分長的石筍,開開心心的繼續跑路,到中午補充點能量,仍然繼往開來勇往直前。
下午四點,終于到達生門。
隧道的盡頭,是一堵石門,有豎栓和橫栓,拿掉栓子打開石門,并沒有看到陽光,門后仍然有還有一段通道。
門,算是二門。
走過門,將門重新關攏,沿著隧洞繼續走不到二百米出現一個斜坡,斜坡的另一面有兩條向中間微傾坡度的槽,排列著兩個半人高的巨大石球,斜坡中間有一條滑梯似的滑槽,槽口有擋板擋住石球不讓它們從滑槽滾下去。
斜坡之下與石壁相連的地方有一個凹槽,卡著一只石球,那只石球堵著的地方就是出口
一行人站在斜坡上向下俯視,觀察一陣,沿斜坡滑下坡,斜坡盡頭有小段地塊是平的,石球底下有一條凹槽,兩頭都有圓弧形的槽,石球卡在一個凹槽的圓彌形里抵住石壁,另一頭有一支一頭有圓弧的支柱,支柱帶弧度卡住石球身,另一端抵在凹槽上方的活動機關里。
支柱以銅鏈吊在凹槽另一頭的一根石柱上,傾斜的石柱子抵住石球不讓它滾往凹槽另一端或后退,讓石球牢牢的堵住出口。
以機關功能論,如果從外面推,推不動石球。
“太兇殘了,這么大的石球,誰能推得動”
“這真是生門”
猴精和四眼黑鍋頭職業病又犯了,興致勃勃的研究機關,設機關的人也太不厚道,弄那么大的石球,誰能推得動
上天有好生之德,他們覺得設機關的人根本沒有好生之德,是準備將人往死坑的節奏。
敖大師笑笑,人心要知足啊,不是死門,沒有暗器機關就該偷笑了。
嘰嘰喳喳一陣,猴精四眼黑鍋頭齊心協力拉銅鏈,將支柱抬高。
燕行見過類似的機頭,沒有多少興趣,當猴精幾人工作,他出幫忙,將抵石球的支柱拉高,懸空。
大家合力推石球,眾志成一,將球往后撥去,它朝后退,隱約間露出一點光亮。
幾人大喜,忙用力推動石球向滑槽那方,當將它撥得離開石壁,那兒露出一個圓形洞口,因為石球僅只移開一點,只有一條縫隙,光和風爭先恐后的擠進隧洞。
風,凜冽冰寒,光線也不太明亮。
看到亮光,猴精四眼黑鍋頭激動的快要哭了,困在地下多日,終于重見天日了啊
風送來外界的氣息,樂韻吸吸鼻子,眼睛彎成月牙“我知道出口在哪了”
“在哪”黑鍋頭幾個異口同聲的問。
“上方山公園的天坑底。”樂韻昂昂下巴,喜氣洋洋的,有道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她正愁沒正大光明的機會下天坑挖藥,大陣生門把她送到這里,正中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