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家的車隊到上午九點才回到黟山腳下,華家居地位于黟山風景區之內的黟山一座山的山腳,是個保持著原始風貌的古村鎮,進村全是石板路,房舍都是磚墻灰瓦,一座緊挨著一座,很多甚至共墻,緊密相連的房舍也讓村鎮變得團結美好,溝渠從村鎮蜿蜒而過,墻縫里長出青苔,古老的墻上有時會伸出花枝,給人驚艷時光的驚喜。
華家人口不少,居住得較集中,有些房舍以弧線相連,門窗朝外,也將整個地方圍了起來,形成似圍墻似的片居。
鎮里主街能過車,小街小巷子是容不了轎車來往的,只有摩托車和自行車可過,為了保護古石板路,轎車也禁止入鎮,都是在村外集體劃出的停車場停放。
華家車也停在村外,一群人族擁著來自遠方的小姑娘回華家老宅,沿主街進鎮,再轉進一條能容一輛兩輛板車錯身通過的小巷,走過鱗次櫛比的房舍墻,過了渠溝的石板橋,再沿一條小巷往內走,走到盡頭有門楣墻頭的地方就是華家的主門之一。
門頭下的墻上貼著對聯,掛著大紅燈籠,門大開,門內排著十幾人,男子復古唐裝襯衣,女子青色長裙,當少主陪小姑娘到門口,男女整齊劃一的躬身三十度“歡迎小美女光臨”
“不敢當,樂某有禮了。”樂韻遲疑一秒才和華少并肩邁步過門檻。
等客人進得華宅第一門,兩排人直起腰,一位中年男子迎上前“小美女光臨華家,華家從上至下數輩皆感銘于五內,不能在村鎮十里亭備洗塵宴相迎而深感有愧,家主和族老們在正堂恭候,請小美女移貴足前往。”
樂韻點頭,說出句“有勞”,隨主家人安排來引路的人走。
“鶴叔回來啦。”華少看到中年男子親昵的問好,鶴叔是華家當代管家,是家主的左膀右臂,協助家主統掌華家內外事務。
鶴總管笑著對少主點頭,他外出數月,以至家主入京都沒跟隨,最近幾天才回本省,昨晚風塵仆仆的趕回華家老宅。
跟隨總管到門口迎接貴客的男女,等少主和客人進宅子后即關上大門,部分人跟隨去宅正堂,部分人下去做事,也有先跑去回報家主的。
同個家族的房舍是四通八達的,像紅樓夢里的園林,從這里可以到哪里,掩上門,各宅又獨立成宅,如果有人不熟悉闖進大宅,不懂房屋建筑之間的層次排列秘密會把自己繞暈。
從第一宅門入華家,還有很多道門,華家正堂是華家的像征性建筑,樓還是白墻灰瓦,屋檐有飛獸,眉檐有雕花,木板墻有花窗,窗與木壁是形成整體的,窗不能推開,僅只起通風和增光作用。
正堂是座四合院,上房正中一張八仙桌,兩旁有太師椅,兩側一律是中間有張小幾,兩邊有座,如此,小幾上可放茶點以及瓜果點心,高腳束腰花幾上擺有盆裁,還有雕根,正堂內每相隔段距離有花樹形銅制燭臺。
華家當代家主與上任家主及族老們和華家那些已趕回老宅的、現執掌家族產業的負責人都在正堂,滿堂的人從耄耋之年到青春正茂的三四十之青年都有,皆是復古裝。
華家當代家主華山川是華少主華江南的叔父,因是一族之主坐第一主位,為維護家主的權威,老家主退居二線也不會越過當家家主,華老家主坐在當代家主旁的第二個位置,其他族老們依次排列。
先一步回正堂報信的華家小青年飛奔而入,報告說仙醫門小姑娘過了第幾門,華家老少們眼中閃出亮彩,華家主帶著當代主事人員到屋廊下迎接,很快便見青年簇擁著小姑娘和華家少家主逶迤進院。
“樂小仙女,華某恭候久也。”看到進主院天井院的嬌小女孩兒,華家主步下臺階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