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求你了”
“你這是瞎胡鬧”
兩天后,李長安又快馬趕回了太原,老老實實地跪在李雍的身前,請求他以個人的名義宴請賓客,向他們索要家中多余奴仆。
以如今的社會風氣而論,世族之間互相轉讓奴仆甚至妾室都是尋常事。如今李雍這才剛剛辭官歸鄉,老家百廢待興急需奴仆也很正常。但李雍只要一想到李長安要人的真正目的是送他們去當礦工,就滿心的不樂意。
“你挖這黑石到底有什么用”
工業文明什么的,李長安一時三刻也沒法與李雍分說清楚。至于大煉鋼鐵痛砍東燕,還沒影的事說出來只怕李雍愈發當他是在吹牛。他想了想,只好謹慎回道“可以取暖。”
李雍瞪著李長安,不屑地冷哼。“這些年天災頻仍,許多百姓連秋天都不過了,何必在意冬天”
不是,這是小冰河期的鍋我能有什么辦法天降猛男也不能改變氣候大環境吧哦,不對,位面之子可以。
呔
李長安嘆了口氣,無奈道“近些年蟲災旱災時有發生,為今之計唯有精耕細作,增加畝產。同時盡力飼養家畜,豐富食物種類。”
小冰河時期,地表平均溫度的下降,會使得大氣中凝聚的水分減少,從而導致嚴重的旱災。另外,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干燥的昆蟲,干旱的環境對它們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此,大規模的旱災之后伴隨的往往就是大規模的蝗災,這便是所謂的旱極而蝗。
在地球位面的史書上,關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各種旱災蟲災的記載雖不如明清小冰河時期那般動輒“八年大旱”、“赤地千里”、“饑人相食”、“白骨疊立”這般觸目驚心,可差不多也是每隔年就能在部分地區完成一次人類清除計劃。
“既是如此,老夫縱然要來仆役,也該送去挖渠”
“爺爺,恕孫兒直言。挖渠引流工程浩大,爺爺在任時尚且無能推動,何況如今孫兒有一法,燒制水泥修建水庫,防洪蓄水,以供旱時耕種所用。”
李雍聽了李長安這大實話也不禁默然。
大陳朝建國百年天災不斷,尤其是北方屢屢遭災絕收。若非如此,顯祖皇帝也不會將國都定在了金陵。然而,正所謂有民斯有土,朝廷總是坐視北方百姓遭災逃荒至南方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北方的百姓都拋荒逃去了南方,那東燕的異族不就要來鳩占鵲巢了嗎
為此,李雍曾在惠宗、真宗在位時多番上疏請求北上挖渠引水開辟新灌區,最終卻都被兩代帝王以種種借口拒絕。當然,惠宗拒絕是因為他主要的精力還是在收拾東燕上,真宗拒絕則純粹是不想給百姓花錢。至于后來的哀宗,深陷與世家的政斗泥潭,不提也罷
可聽到李長安的后半句,李雍即刻把眉一挑,冷冷問道“想來要燒制水泥必定離不開你要挖的黑石”
“正是”李長安急忙點頭。
“口說無憑。”李雍卻依舊搖頭。
李長安知道,人類在進入一個完全不知前景的新興行業時總會有諸多忐忑。他沒有氣餒,而是從懷中取出了一張圖紙。“爺爺,這是孫兒設計的新型耕犁,孫兒稱它為曲轅犁。相比咱們目前用的直轅犁,它可以在耕種時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
李長安此言一出,李雍即刻奪過圖紙猛地站了起來。“當真”
“用這新型耕犁,只需一牛牽引一人扶犁,十分省力。”李長安亦隨之起身,指著圖紙為李雍細細述說設計思路。“在這曲轅犁上,孫兒新增了兩個設計,犁評和犁建。這兩者與犁箭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淺耕的不同要求。我知道口說無憑,爺爺不妨找人試制一架看看效果。”
有文宗酒垂范在前,李雍對李長安的各種奇思妙想倒是很有信心。他滿意地看著李長安,鄭重承諾“這曲轅犁若當真如你所說這般神奇,便是依你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