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后,李長安快馬趕回了陰館,快快樂樂地當了甩手掌柜。李雍卻不得不在還沒正式與鐘家翻臉前,寫了情真意切的書信說明情況。
鐘遜實際相不相信李雍的說辭,未知。但目前看來,至少鐘遜是跟李雍一樣認為兩家還不是翻臉的時候。是以接到書信后不久,鐘遜就遣了鐘林的長子鐘茂上門為新年夜宴的事說明情況。
李雍愉快地接受了鐘茂的解釋,鐘、李兩家就此解開隔閡,再次攜手。
至于張家
他們不重要,他們只是背景板。
有此大前提,再加上去年清明鐘遜主動去見了李雍,那么今年清明李雍帶著全家來回禮也就很正常了。
不一會,李雍攜一家老小趕至,以家禮向鐘家的諸位列祖列宗上香祭拜。
祭奠結束,鐘、李兩家的仆役們便忙不迭地開始準備午膳。
考慮到古代悲劇的交通狀況,清明祭祖后在野外午餐其實從來都不是一件風雅的事,而是實在沒的選。
當然,如鐘李兩家這般的世族,如何才能在野外不被蛇蟲鼠蟻打擾,吃上干凈衛生的午膳,從來都是仆役們要考慮的事。身為主人,只需與友人游山玩水、暢談國事便可。若是才華橫溢還能謅兩首春游詩,傳頌千古。
的確風雅
眼見李雍與鐘遜搭伴走了,李承宗帶著王麗質與鐘機夫婦倆搭伴走了,李長安瞅準時機迅速蹭到了鐘璦鐘璃兩兄妹的身邊,笑著遞給他們兩只木匣。
“這是先前答應給你做的手套,是我回來之前趕制出來的。絲綢的給你們現在戴,皮制的冬天戴。若是尺寸不合適,就照著這樣子自己再做兩副。”
不過是過年時隨意的一句承諾,李長安都能始終放在心上,鐘璦當然無比感動。
“多謝師兄掛懷”他當即向李長安深揖為謝,這才歡歡喜喜地將屬于他的那只木匣收了下來。
然而,鐘璃卻扭捏著不肯接。
“這是怎么了,璃妹”李長安見狀,當即笑著逗她。“長安哥哥都送了兩回禮物賠罪了,還生氣呢”
“哼”鐘璃傲嬌地一跺腳、一轉身,不理他。
一旁圍觀的鐘璦也毫無拿人手短的想法,只是溫柔且寵溺地一笑,不吭聲。
李長安無奈地往額上吹了口氣,又繞到鐘璃面前拱手一禮。“好了好了,上次是長安哥不對,正式向你道歉,好不好”
鐘璃眼圈一紅,還沒來得及說話,斜刺里又忽然響起了鐘瑛的聲音。“李二郎,多日不見了”
見到來人,李長安忙又一揖。“長安見過瑛姐。”
鐘瑛點點頭,上前來輕輕巧巧地接過了李長安手中的那只木匣,打開過目。“這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