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先前說過的,大豆在沒有成為豆制品之前,從來不是人們主糧的選擇。貧窮的百姓會見縫插針地在自家田地里種一點大豆,收成后將其混在主糧里一起吃。但是,世家大族就不必這么艱苦了。所以,世族的大豆庫存量甚至還不如普通百姓家。而在李長安“掃蕩”過晉陽縣內的幾乎每一個村落后,張家收不到大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所以,張家這次來是為了什么呢祭拜先祖當然不是
是向鐘機求助,求他相助張家往其他六縣收購大豆。
當然,李家不會坐視不理,李長安也會派人去其他六縣收購大豆。如此一來,到今年年底前,整個太原郡的大豆價格就會一同上漲,甚至漲到與主糧同價。價格會迷惑人心,那么明年世家就會愿意改種大豆。
當然,為了確保自己種出的大豆有人收,那些世家們必定會效仿李家的做法,事先與張家簽訂大豆收購協議。如果有誰忘了簽那就下輩子注意點
李長安稍稍思量片刻,便若無其事地向正一臉擔憂地望著他的鐘璦鐘璃兩兄妹問道“放過風箏嗎”
風箏的起源雖公認是在華夏,但究竟是由誰在何時發明已不可考。而李長安穿來十年,亦從未見過有人放風箏。
有鑒于此,鐘璦鐘璃自然是一臉茫然地搖頭。
“走時辰尚早,長安哥現在就給你們做個風箏”李長安一左一右牽起兩人的手,興致勃勃地往李家的馬車行去。“清明節不放風箏,實在是辜負了這么好的天氣”
今年的清明節是在三月初一,春日燦爛、和風送爽,的確是個放風箏的好時機。
李長安帶著鐘家兩兄妹一邊走,一邊又將李夢得李探微兩兄弟給叫上了。他一捏鐘璦鐘璃兩人的手就明白了,這兩個都不是干活的人,頂多能分派他們畫畫風箏面,打下手的事還得另外找人。哪知,不一會,不但李家兩兄弟跟上了,鐘家的孩子們有一個算一個也都跟上了。
以如今的條件在野外燒烤也沒啥滋味,四下的景致看一會也就膩了,走遠些又怕遇上野獸,實在是無所事事。這種情況下聽聞李長安要做風箏,哪怕平時不愛玩的,現在也想來湊湊熱鬧。
兩家的孩子烏央烏央地跟著李長安來到他的馬車,很快就搬下了紙張、顏料、曬干的竹子、絲線、蠟燭、膠水等等一大堆做風箏的用具。
李探微一見李長安早有準備,登時了然叫道“我說你怎么這次乘馬車呢,原來在這等著呢”
李長安笑著睨了他一眼,隨口答道“難得閑暇,自然要找點活動才好。”
說著,他又起身數了數人頭,即刻開始分派工作。“咱們這一共是二十人,那就五人一組。兩個負責畫風箏面,三個負責制作風箏骨架。你們中誰擅長畫畫,誰手巧些,自己根據特長安排任務。爭取在兩個時辰之內做好至少十只風箏,并將它們放上天。時間緊迫,大家一起加油”
大伙雖聽不懂“加油”為何意,但卻都覺得李長安的安排十分有趣,當即轟然叫好。
一群年紀在十幾歲上下的少男少女頭一次接觸制作風箏,各個都興致勃勃,以至于午膳都是仆役們給他們送來的。這么做原本不合禮數,但既然鐘遜和李雍搭著伴不知跑哪去單獨用餐了,鐘機夫婦也帶著鐘棉和張啟不知跑哪去私聊了,那么“不行”也就變成了“行”。
當然,鐘家的這些孩子也不是沒想過要來送餐的仆役幫忙做風箏。
奈何鐘瑞這頭才下令,李長安就已站起身朗然道“瑞師弟,這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個風箏,你確定要仆役為你代勞嗎”
鐘瑞一臉茫然看著他,問道“有何不可”
從小到大,他不知有多少事是讓仆役代勞的,他的仆役就是他的手、他的腳,甚至是他的嘴,他真是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一分汗水一分收獲,一會我們大伙放飛的都是自己親手做的風箏,唯獨你放的卻是你的仆役為你做的風箏。你的快樂就會比我們少上很多。”李長安如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