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自覺兩度受到嚴重冒犯的李雍都不及聽李長安的理由就咆哮著要請家法
李長安落荒而逃,一溜煙跑去了礦區就不肯回去了。如今吳沛舊話重提,李長安這才有了解釋的機會。
“開歷史的倒車有什么好”李長安震聲道。“當年周朝的井田制破滅正是因為國人守著公田挨餓,不得不自己去開私田。周朝家大業大,撐了八百年。李家這點財產,恐怕撐不了兩年。”
“那是因為當時的諸侯分配不公恩師不一樣,我相信你也不一樣”吳沛不假思索地道。
“那么我和爺爺之后呢”李長安冷靜地問吳沛,“誰能保證,李家后世子孫不會如那些諸侯一樣自私還有那些佃戶,年老體弱者一天耕耘半畝,身強力壯者一天能耕三四畝。那么,那些身強力壯的會不會也想自己去開私田,公田應付了事夫子,永遠不要低估人性,尤其是它惡的一面。”
吳沛傻眼了,半晌才悶悶問道“那你說怎么辦”
“承包制。讓佃戶們按自己的能力自報耕種面積和交糧數額,價高者得。且每次承包期為五年,五年后再行調整。”
吳沛著實不忍,搖頭嘆道“你這是在逼他們死在土地上。”
在原本的地球歷史位面的民國年間,鄉間的大地主會將每年要繳的田稅提升到收成的九成,但依然找得到人耕種。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哪怕是一根脆弱至極的救命稻草,他也會牢牢抓住。
然而,李長安卻冷靜搖頭。“我不以收成比例來交稅,而是以晉陽莊園的土地為標準收成地,每年額定固定數量的糧食為稅收,剩下的全歸佃戶所有。”
吳沛聽地一頭霧水,茫然發問“這有什么區別”
“第一,荒年我可以收更少,豐年我可以收更多。第二,既然有標準收成地的存在,佃戶們就會知道每年他們需要給自己留下多少糧食才能吃飽,他們不會為了爭搶好地瞻前不顧后地內卷廝殺。第三,我還可以專門劃撥一筆糧食作為救濟糧,用來幫助得病受災的佃戶暫渡難關。但凡誰家連吃三年救濟糧,要么建議他縮小承包面積,要么建議他更換耕種土地。第四,若是種地人多到大伙不得不內卷的地步,那就由我家出面組織他們開墾新地。”
總而言之,在李長安看來卷是一定要卷的,想咸魚躺到共產主義那是癡人做夢。但卷也要適度地卷、有盼頭地卷,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卷,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卷。
吳沛側頭想了想,喃喃道“我總覺得還有漏洞。人力有窮,有多少佃戶能將土地伺候地如你那晉陽莊園那般精心”
“是有漏洞,標準只要是人定的,就一定會有漏洞。而我李家與佃戶們是我強他弱,所以最終這些漏洞終究會使我受益他們受損。”李長安也不諱言,“吳夫子,這不是我們現在就能解決的問題。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人一旦大權在握,能夠惹出多少麻煩、做出多少欺上瞞下的惡事,吳沛也算是知之甚祥了。然而,他仍是忍不住哀嘆道“究竟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徹底堵住漏洞,救民水火”
“終有一日,徹底免除農業稅,那便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李長安這一句分明只是隨口道來,可吳沛聽來卻覺氣魄蓋世,竟教他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氣,立時熱血沸騰。
回到太原后,吳沛先于李長安去見了李雍。師徒倆關起門來聊了許久,直至日落西山,李雍才將吳沛放出來又將守在門外的李長安喊了進去。
走進書房,李長安隨手一掀衣袍屈膝一跪。“長安見過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