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好笑,笑完還不忘安慰道“奧斯卡金像獎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林萊輕哼一聲“那最好今年不會出現所謂的例外情況。”
本土頒獎禮除了最重要的奧斯卡金像獎,次一些的金球獎外,其實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地方性電影獎。林萊還要忙其他事,她就不一一跟著了,那自有劇組主創們到處跑,順便為電影做宣傳。
說起這個來,托之前那一系列事故的福,大半個美利堅都知道有不完美受害人這么一部電影了,這為大家省了不少事。
至于那份小報為什么搞事搞到林萊頭上,主要原因還是仙后座影業和威爾遜傳媒占了別人的蛋糕,他們想要殺雞儆猴。因為那個事故傷害到最多的還是朱迪,看那份小報都將她給妖魔化了,這么一來,觀眾們勢必會將她標簽化,對她沒有好印象,連帶著對不完美受害人這部電影也會下意識排斥,那到時候這部電影上映時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大,而朱迪她怕是會就此被主流市場所拋棄。
林萊沒管這些人怎么想,反正她殺雞儆猴的力度比他們大多了。
不僅如此,她還將計就計,徹底扭轉了局面。
那些人見到了,怕是會嘔死。
除了這些人,還有一些人特別關注這部電影。
等到不完美受害人在北美電影節上陸續放映后,就有人找了過來。
她們是女權組織的。
近年來,女權運動一直沒停歇過,它也切實為女性帶來過更多權益。就像這次不完美受害人中的案件,法律原先并沒有有明文規定說不能以女性受害人的前科看待她所遭受的暴行,但經過大家持續不斷的努力,法律終于有了明文規定,盡管放到實際上,律師或大眾還是會用異樣的眼光去挑剔,去拿這一點為辯護切入點。可不管怎么說,從無到有了法律保障,那就是一種進步。
林萊也并不太意外女權組織會找上門來,她也愿意贊助他們,但前提是對方是合理、合法、真正在為女性權益奔波的組織。
其實林萊也有意向自己搞一個基金會,她打算等這部電影上映后,就著手準備,起碼她得先找到能幫她打理基金會的合適人選。
女權組織這邊,接下來幾天,林萊陸陸續續見過幾個不同組織的負責人們,和他們進一步交談過,私下里她還讓人仔細調查了她初步認為合適且合格的組織。
就這么綜合考察過后,林萊決定和其中兩個女權組織達成合作協議。
她還試圖挖角其中一位叫海莉鮑耶的負責人,對方的本職是律師,哪方面的專業素養都很高,她本人也面面俱到,林萊很看好她,想挖她來為自己工作。
只是林萊在知道對方作為律師的工作,已經夠忙的時候,還是悄悄打消了這個念頭。
林萊有些遺憾,感覺是一張sr卡就這么和自己有緣無分了。
在不完美受害人十一月份開始上規模上映前,林萊主導的另一部電影滑出彩虹要先一步在十月份上映。
這部電影沒有那么多附加意義,頂多就是要對消炎止痛膏進行下植入,其他的,就是怎么輕松洋溢怎么來。
這又是一部主打滑板運動的電影,那電影中不少角色都是滑板高手。演員們當然做不到專業滑板選手的水準,所以涉及到滑板戲份時,他們都是用的替身,這些替身是專門搞這個的。里面還有好幾個,是林萊熱愛滑動運動那段時間門認識的小伙伴,林萊也是想和他們一起搞個滑板品牌。在看到了這部電影的成片后,小伙伴們有些心動了,再加上有林萊加持,這部電影會獲得大成功,到時候必然會吸引更多人熱愛上滑板。
此外,林萊只是愛好作祟,沒有多少資本家做派。
退一萬步講,她都那么有錢了,也不至于再坑他們那點點的。
這么著,雙方達成了共識。
對林萊來說,她既然決心搞個滑板品牌了,那就不允許它失敗。
否則,她還不怎么著呢,亞歷山大都會出手。
這位才是像紐約,紐約里唱的那樣“我做什么都可以成功”,追求要么不做,要么做,就做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