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師14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畫家不懲罰罪惡,無異于鼓動他人繼續作惡。
波士頓屠夫案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林萊遇到的花費她最多精力的一個案件。
當然了,這包括創建兇器辨別系統所耗費的精力。
這個系統對林萊來說,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她自己在其中都有非常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為此她還拜訪了一些在業內頗有建樹的法證專家,就連在學校時都逮著好幾個專業教授,和人家悉心求教。他們都很耐心地指導了林萊,讓她受益良多。
于是,在這樣必先利其器后,林萊再去偵破波士頓屠夫案,就變得很容易了。
即使不用那個兇器辨別系統,光靠著林萊自己積累的經驗,她都能分辨出來“幸存者”喬治佛耶特身上的刺傷,只能是他自己刺出來的。
這讓他的“幸存者”名頭,出現了大大的裂痕,甚至急轉直下,他從受害者變成了嫌疑人。
順著這個突破口查下去,林萊又發現了一處支持喬治佛耶特自導自演的證據,那就是在喬治佛耶特被送到醫院,從昏迷中醒過來后,在和警察做筆錄時,他聲稱和他一起被害的女孩子,是他的未婚妻,他本該在那天向她求婚的。
可根據林萊的調查,那名女孩子才剛來波士頓沒多久,她的親朋好友可以作證,她沒有和比她大上很多的喬治佛耶特談戀愛。
不過這些物證還不夠將喬治佛耶特釘死,林萊便開始了暗中觀察,試圖找到更多物理證據。
波士頓屠夫的特征是他會將從上個受害人身上拿走的一件物品,放到他下一個受害人身上。
然而在這一步時,林萊卡住了。
主要是喬治佛耶特是個特別謹慎的人,他有好幾個化名還有好幾個住處,同時他本人還精通計算機技術,反偵察能力非同一般。可以說,如果沒有麥爾斯這個電腦小天才,林萊想要查出這些,而且還能不在網路上引起喬治佛耶特的注意力,那是非常困難的。
幸運的是,她在全面調查喬治佛耶特之前,麥爾斯就成為了她的小伙伴,而且他的電腦技術非常高超,即使將喬治佛耶特的電腦當做后花園,對方都不會發現。
林萊不由得夸獎了麥爾斯這個小孩兒好幾次,把他夸獎得走路都發飄了,傻笑到他的父母都看不下去了。
話說回來,林萊很難再尋找到其他物理證據。
于是,她將驗證的方向轉向了心理方面,比對著包括“btk”在內的數個自戀型連環殺手,再根據波士頓屠夫的被害人和作案特征,對他做出了簡單的側寫
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不顯眼的人,他通常沒有很親近的朋友,不過認識他的人都會覺得他是個中規中矩的人,生活方式還比較古板。
另外,根據波士頓屠夫青睞的被害人類型,他有一定程度的戀少癖,即喜愛青少年,這一特性讓他選擇工作時,會傾向于選擇高中老師、輔導員等可以經常接觸青少年的職業,而且他是會不經意地流露出這中戀少癖好的,比如說他會口頭上騷擾學生,讓和他接觸的女學生感覺到心理上的不適,那么他必然會遭受過舉報,留下過這類案底。
至于幾年前波士頓屠夫為何會停止作案林萊認為是這中殺戮方式,帶給他的權力感和上帝感越來越少,無法滿足他那顆貪婪而自戀的心,所以他改變了策略,決定將獲取權力感的方式升級。
事實上,林萊還有一個不知道該怎么說的推測,就只是這個推測中涉及到了一名正直的退休警長。
撇開這個推測不提,林萊將自己的心理側寫,和喬治佛耶特以及他多個身份,進行了比照。
完全對得上。
喬治佛耶特在遭遇到“波士頓屠夫”前,就是一名大一新生助教,最后一個女受害者就是那所大學的大一新生;在那之后,喬治佛耶特的一個化名對應的職業是高中計算機老師,曾因對女學生言語上的騷擾而被學校開除。
至此,可以確定喬治佛耶特就是所謂的波士頓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