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師21
理查德巴赫美國作家、詩人真正維系一個家庭的紐帶并非血緣關系,而是生活中彼此之間的尊敬和快樂。
兩個人一鼓作氣地從射擊俱樂部回了家,才意識到馬克和凱倫還沒有下班,這會兒根本就沒在家。
兩個人對視一眼,都慚愧得很,隨后卻都傻傻地笑開了。
所幸兩個人只是傻了這么一會兒,在隨后調查鮑里斯布萊曼是如何斷定林萊是指出他罪名的“天使”這件事時,還是拿出了專業的態度。
關于這件事,他們可以確定的是在一年前,鮑里斯布萊曼還沒有往這方面想過,他的態度轉變是這一年內開始的,所以要建立時間線的話,就得在這個時間點上多下功夫。
林萊想到的是她這一年來,因為波士頓屠夫案和希爾失蹤案,她開始從完全的“幕后”轉移到了“幕前”,可光是這樣,還是不夠鮑里斯布萊曼發覺到異常的。
瑞德提議調出鮑里斯布萊曼所在監獄的犯人名單。
林萊頓時會意“你覺得是那個監獄內還存在著一個鮑里斯布萊曼”
“很有可能。”瑞德接著說道“那我打電話給加西亞了”
林萊卻說“不用。我這邊也有個黑客天才。”
小黑客天才麥爾斯得令后,很快就將他挖出來的資料傳了過來。
將這份名單打印出來后,林萊和瑞德就從這個監獄內被關押的重刑犯部分開始看起,很快林萊就指著一個名字說“是他。”
瑞德看了過來“李察s沃特斯我知道他,他是特倫頓殺手午夜兇手。當地警方曾經向bau請求過幫助,不過那時候我還沒有加入到bau。”
“這都是什么代號啊。”林萊一邊翻找著自己的檔案箱,一邊小小吐槽道,很快她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件夾“我找到他的案宗了。我這份案宗該更新了我這里記載的是他在被法院判處死刑后,投入到了克斯頓監獄,沒想到他后來竟然轉入到了紐瓦克監獄。”這給林萊提了一個醒,她有必要為自己“檢舉”過的犯人們,建立一個更加健全的數據庫了,而且還得是電子版的,還得能實時更新他們的當前狀態。
至于李察s沃特斯這個連環殺人犯則是在新澤西州的特倫頓市,于1975年到1985年這十年間,總共涉嫌殺害至少八人,還有高達二十次的強奸案,相比之下這些惡行伴隨著的盜竊罪就顯得不值一提了因為他每次都會在半夜闖入到被害人家中,所以才會有了“午夜兇手”這樣的稱號注1。
當年的警察已經盡全力在緝查這個讓特倫頓市民人心惶惶的兇手了,可李察s沃特斯曾經做過警察,受過專業的訓練,反偵察能力比較高,還很懂得該如何攪亂警察的調查方向,加上當時技術還沒有如今這樣先進,所以當時沒能找到他。
他還不同于許多連環殺人犯,能夠扼制住自己的殺人,只在那十年犯過罪,這就加大了警察的調查難度。
更不用說,在九零年代李察s沃特斯就搬離了新澤西州,來到了紐約州生活。
之后的之后,就是他在參加孫子的中學畢業典禮時,撞上了在同樣在那所中學讀書的林萊。
因為李察s沃特斯是外來人口,林萊當時至少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做好了他的拼圖,不僅將他和“特倫頓殺手”聯系到了一起,還找到了他的罪證李察s沃特斯不是一開始就犯下殺人罪這樣嚴重罪行的,他是從偷竊罪“起家”的,只是后面罪行升級了,從在商店偷竊到后面入室盜竊,再升級到強奸和謀殺。
而且對李察s沃特斯來說,他一直沒有忘記“初心”,每次都會從被害人的家中帶走一些小物件作為他的戰利品。這些戰利品并沒有隨著李察s沃特斯搬到紐約州,就被他丟棄了,而是被他悉心保管著,和他的漁具放在一起。
李察s沃特斯在停止作案后,就養成了獨自一人去垂釣的習慣。
可上帝才知道,這段時間他都在回味什么。
總之,在有了確鑿證據后,林萊就匿名檢舉了李察s沃特斯。
經過特倫頓警局一番驗明后,李察s沃特斯就被從紐約州逮捕回了新澤西州,不想幾年后,他在紐瓦克監獄和鮑里斯布萊曼相遇了。
瑞德推測道“李察s沃特斯根本沒預想到自己這么謹慎,還是沒能逃過法網,而且還不是警察追查到了他身上,是被不可預料的因素干涉進來的,正如鮑里斯布萊曼自負地認為他之所以被捕,并不是警察發現了他的殺人綁架罪名,而是在例行車輛檢查時不幸撞上了意外因素一樣。那,這兩個人在紐瓦克監獄相遇后,必然會很有共同語言,我想有很大可能正是這時候鮑里斯布萊曼開始覺察到他的被捕并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