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被監視的滋味兒不好受,不過楊靖還是真的開眼了,原來1980年年初的鵬城就是這個樣子的啊。
說是城市,其實這個時候的鵬城比一個小鎮子大不到哪兒去。
走進城中心,后世鵬城羅湖東門附近的商業區,也就是東門步行街那塊兒,在現在還不是步行街,在這個年代這里叫解放路,只不過是一條寬不過五六米的柏油馬路,兩邊都是只有兩層高的居民樓。后世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在這個時候根本就不見蹤影。
至于老街附近的迎賓花園廣場,在這個時候就是一片長滿了樹木、樹木下有些石凳石桌的空地......
而那個時候的中英街,在楊靖看來,還不如老解放路呢。大街上全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打扮的人,偶爾能看到一個騎著大金鹿自行車的路過,都會引發眾多羨慕的眼神......
不管怎么說,這個時候的鵬城真的是沒有一絲后世的模樣,一眼看過去,全都是那些有著幾十年歷史的二層老民房......
從鵬城再次乘坐火車返回港島之后,楊靖又花了兩三天的時間辦理了去燕京的旅游手續,這才乘坐著飛機一路北上,來到了1980年初的燕京。
二月份的港島和鵬城可以穿單褲單褂了,可在二月份的燕京,依然能夠冷的能把人凍成一條狗。幸好楊靖在港島購買了羽絨服等冬服,這才不至于被凍成一條狗。
不過這個年代的燕京真的是很原始,哪怕后世的燕京早就已經超過了港島不知多少,但在這個時候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燕京還是真不如港島的。
在這年代,燕京最多的是自行車,仿佛全天下的自行車全都集中到了這座偉大的城市,反正無論楊靖走到哪兒,都能看到如潮的自行車。
而在港島,自行車不能說沒有,但更多的還是各種各樣方方正正的汽車。可在燕京的街頭上,汽車真的是很少見,除了那些圓頭圓腦的公共汽車......
不過這個時候的燕京空氣真好,天真藍,這可是三十多年之后的燕京遠遠比不上的。
這個年代的燕京,更像是這個偉大國家的首都,雖然現代化的東西少了點,但那種古樸大氣卻是后世很少能夠感受到的了。
后世的燕京雖然更大、更繁華,但冥冥之中卻似乎是少了一點什么一樣,錯非也就是在紫禁城或者那些受保護的老四合院區才能隱約感受到那一絲古樸。
而在這個年代,隨便找個地方一看,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那上千年的歷史所沉淀下來的那種古樸。
如果說三十多年后的燕京是一個重新煥發了青春的巨人,那么在這個年代,燕京就是一位充滿了睿智的老人。前者或許更具有生命力,但后者卻能夠讓人不由自主的沉醉。
PS:鞠躬感謝“紫炎天驕”、“冰鎮八度”500的打賞。
這章只是一個過渡,字數稍微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