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和格格到來之后,那個私營極地科考組織的負責人大衛.帕特爾和這艘藍鯨號的船長安德烈.米拉基諾夫立刻就現身港口,和楊靖這個大金主進行了會晤。
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像英格拉姆這樣的私營極地科考組織有很多。這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和華夏不一樣,在華夏,南極、北極的科考活動,往往都是國家的力量。但在這些發達國家,絕大部分的科考活動都是私營的,這些私營的科考組織以接受政府部門、各大院校甚至是其他私人組織的委托來盈利,當然,他們在完成別人委托的同時,也可以展開自己的科考任務,把一些成果賣給一些感興趣的人或者組織。
在上世紀,極地科考還是一個非常冷門的行業,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但隨著人們對于兩極的越來越重視,這個行業的競爭是越來越厲害。尤其是進入到新世紀之后,如同雨后春筍般的崛起了眾多私營極地科考組織,這就讓這個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到了一種極為殘酷的境界。
就好像英格拉姆,是一個立足于北美的私營極地科考組織,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北美各大院校以及相關的政府部門,但可惜的是,這家已經擁有二十多年歷史的私營極地科考組織,在越來越多的后輩攜帶大量資金出現在這個行業之后,它的競爭力就變得越來越薄弱。
為此,當時英格拉姆的合伙人們在十多年前耗資1.4億美元,打造了這艘格拉漢姆藍鯨號,試圖依托這艘在當時最為先進的極地科考船來擺脫窘境。
當藍鯨號下水的時候,確實是在業內引發了一波不小的轟動,英格拉姆也憑借著先進的藍鯨號得到了不少的訂單。但可惜的是,極地科考能否出成果,并不是僅僅依靠著先進的極地科考船,更多的還要看科考人員的能力。
很顯然,在這方面,英格拉姆并不比其他那些頂級極地科考組織強,相反,在某些方面他們還處在弱勢。
就這樣,英格拉姆雖然增添了一艘極為先進的藍鯨號,但實際業務并沒有增加多少,而且還因為藍鯨號那巨大的維護資金,讓英格拉姆愈發的困難。要不是英格拉姆背后的大股東也算是一個有錢人,還能咬牙堅持,說不定這個挺出名的極地科考組織就會徹底散伙了。
去年的冬天,英格拉姆接到了一份來自于美國能源部的委托,委托他們在南極對幾種礦產的分部做一個詳細的調查。這個任務能源部僅僅給出了358萬美元的預算資金,但這個任務卻要持續長達四個月的時間,幾乎橫跨了南極的整個暖季。
任務并不復雜,但這么長時間的時間跨度,給的錢只有這么一點兒,英格拉姆接下這個單子最多也就是保證能不賠錢。不過即便是這樣,英格拉姆也只能捏著鼻子接下這個單子。
沒辦法,你不接,有的是人在后面排著隊接這個單子呢。
幸好在這個任務出發之前,英格拉姆又接到了一份委托,那就是為位于羅斯冰架沿岸的美國極地科考站邁克歐多站運送一批補給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