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時候楊靖就學過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也就是簡稱的《塞下曲》。
這首邊塞小詩寫的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記載當時名將李廣事跡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
意思就是: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風大作,草叢被喬得刷啦啦起伏抖動;蛙人起落處津津樂道恍恍惚惚有一頭白虎撲來。這時,將軍正從林邊馳馬而過,他眼疾手快,拉滿弓一箭射出……
第二天清晨,將軍記起昨晚林間的事,順原路來到現場,他不禁大吃一驚: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見被他射中的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懼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鉆進石棱里去了!
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當年西漢名將李廣將軍“夜間縱馬疾馳,引弓射石”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個元青花人物大罐應該叫“元青花李廣夜引弓大罐”。
這是一個相當有名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上千年,沒想到元青花大罐上竟然也把這個故事給畫了上去。
這個大罐也是從來不曾出現過的人物故事大罐,其價值同樣是難以估量。
很顯然,這兩個大罐應該是一對大罐,不管從器型還是紋飾格式又或者是青料上來看,這兩個青花大罐應該是同一窯燒制出來的,尤其是主題故事的紋飾,一個是西漢初年的蕭何和韓信的故事,另外一個則是西漢名將李廣的故事。
不管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還是李廣夜引弓的故事,都是流傳千年的故事,而這兩個元青花大罐以這兩個故事為主題紋飾,顯然是湊成了一對!
一對幾乎一模一樣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是什么概念?
反正已經出世的那九個元青花大罐,尺寸大小都不一樣,即便是那兩個主題紋飾一樣的元青花尉遲恭單騎救主大罐,其規格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已經出世的這九個元青花人物大罐,分別產自不同的年份,甚至就連窯工恐怕都不是同一批。
而這兩個大罐,顯然就是一對!
如果是單個的元青花人物大罐,其價值或許還能用金錢來衡量,可這一對出來,那價值可就真不好說嘍!
有些東西是越獨越好,越孤品越值錢,比如說傳國玉璽,比如說《蘭亭集序》;但有些東西卻是越全越好,越成套越值錢,比如說大禹九鼎,比如說秦十二金人。
要是華夏歷史上有兩方傳國玉璽,恐怕華夏歷代的皇帝也不會對傳國玉璽這么執著的追求了,如果當初王羲之寫出了兩篇甚至更多的《蘭亭集序》,那這篇書法也就不會成為“華夏第一行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