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窯紅是銅紅釉的一種,這種銅紅釉始創于明朝永宣年間,但明代的銅紅釉叫做“寶石紅釉”,顏色和后世的郎窯紅有很大的差別。而這對郎窯紅天球瓶燒制的這么好,這在明代幾乎是不可能的啊。
結果一看底款,楊靖這才發現自己竟然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前面所有的瓷器都是來自于明朝,所以楊靖也以為這個箱子里面的瓷器同樣是明朝的瓷器,但是這一看底款才發現,這一對郎窯紅天球瓶竟然是產自清朝雍正年代。
很顯然,這批寶藏中的瓷器不僅僅是光局限于明朝,清朝的瓷器也有。
這一對郎窯紅天球瓶正是雍正年間的郎窯紅天球瓶。
又是成對的一對瓶子,這種成套的瓷器價值極高,一旦成套,那價格絕對是打著滾的往上翻!
又是一對好東西!
這口箱子的上面一層就放了這么四個大器,全都是瓶子。而當楊靖打開中間做間隔用的茅草之后,下面的四個大器又出現在了楊靖面前。
下面四個瓷器都是大家伙,其中三個同樣是瓶子,一個是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這個瓶子要比港島收藏家張永珍女士收藏的那個瓶子小一些,但價值也極高。要知道當年張永珍女士在2010年拍下那個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的時候,可是花了2.52億港元的天價!
這個瓶子雖然不如張永珍女士收藏的那個瓶子大,但個頭也不小,拿出去絕對又是一件國寶級的瓶子。
另外兩個瓶子同樣是一對,是康熙琺瑯彩筒瓶。
琺瑯彩筒瓶可是相當稀罕的一種器型,琺瑯彩起始于康熙年間,鼎盛于雍乾年間,不過雍乾年間的琺瑯彩器型極少用筒瓶的,因為筒瓶是明末清初盛行的一種器型。
筒瓶也叫象腿瓶,器口較為開闊,而且微微外撇;頸部較直、溜肩長腹;底足是無釉的砂底。
這種筒瓶始創于明萬歷年間,但因為筒瓶的名字寓意著“大清天下一統”,因此從順治開始一直沿續到康熙時期,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器物之一。
不過順康年間的筒瓶大都是青花瓷,極少有琺瑯彩的筒瓶,而這里竟然出現了一對琺瑯彩筒瓶,那簡直就是太罕見了!
至于第四個大器就不是瓶子了,而是一口產自明嘉靖年間的青花大龍缸!這口青花大龍缸底徑就接近四十厘米,高也接近五十厘米,至于上口徑則和高度差不多,也有接近半米的樣子。
光是這口嘉慶青花大龍缸就幾乎占據了這個箱子四分之一的空間。
僅僅是這口大龍缸,就是一件極為難得的國寶級青花瓷,但帶給楊靖的驚喜的還不止是這口大龍缸,因為這口大龍缸的肚子里竟然另有乾坤......
PS:鞠躬感謝“非常懶的魚”100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