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桑泊,也叫齋桑湖,位于額爾齊斯河的上游,是一個典型的淡水吞吐湖。
發源于華夏和蒙古邊境的額爾齊斯河,在華夏的疆省流淌了五百多公里之后,最終在北疆沖破了阿爾泰山與塔爾巴哈臺山之間的山脈封鎖,一路咆哮著沖進了齋桑盆地,并在這個盆地中形成了一個長約110公里,寬約30公里的湖泊。
這個湖泊就是齋桑泊。
在1959年之前,齋桑泊的面積只有大約18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在5米左右。額爾齊斯河清冽的河水沖出群山的環抱之后,在這里沉淀了下來,讓這座齋桑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豐腴之地。
這片水草豐美的區域,幾千年來一直是屬于華夏的國土,但是在1864年10月,華俄簽訂了《華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國用外交欺詐曲解《華俄北京條約》有關內容,并用武力威脅,最終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泊南北共計44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走。
從此,這片大好河山就成為了毛熊的地盤。
俄國十月革命之后,紅色巨人站了起來,并準備在額爾齊斯河的上游修建水庫和水電站,把額爾齊斯河上游充沛的水力資源利用起來。
這個工程于1953年開始動工,在額爾齊斯河小鎮謝列布良斯克上游大約五公里的位置開始修建攔河大壩。這座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90米,壩頂長380米,在大壩的東邊,設有一條單向四級船閘。
大壩于1959年竣工,竣工后,因為攔河大壩的存在,讓大壩上游包括齋桑泊在內的這段330多公里的河道形成了一個新的、巨大的水庫——布赫塔馬爾水庫。
布赫塔馬爾水庫的面積達到了5490平方公里,是哈薩克斯坦境內最大的人工水庫,也是世界排名第五位的人工水庫。即便是放在前蘇聯時期,這座水庫也是僅次于伏爾加河中游和卡馬河下游的那座面積達到6450平方公里的古比雪夫水庫,位列前蘇聯所有人工水庫的第二位。
布赫塔馬爾水庫建成之后,齋桑泊的平均水深從5米加大到了12米,而整個布赫塔馬爾水庫的最深區域也深達80米,整個水庫的總庫容高達496億立方米,比華夏三峽水庫的庫容還要多出一百多億立方米來。
現在,楊靖他們就行駛在布赫塔馬爾水庫中。
雖然同樣是群山環抱,但相比于剛剛過去的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水庫,布赫塔馬爾水庫要寬了很多很多,剛從水庫所處的峽谷內駛出來之后,前面就是一大片寬度超過了十公里的巨大水面,這片水域僅僅是整個水庫很小的一部分,但卻能把整個天衢市區全都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