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儒也看到了人群里的盧向陽和林青禾。他對著身邊兩個工作組的同志說
“兩位同志,這是我孫女婿的妹妹和妹夫。”
正說著話呢,盧向陽就帶著林青禾擠了過來。
“老師”林青禾看著眼前這個披著舊棉襖,已經洗成了白色,還打著好幾處補丁的清瘦老者幾乎落下眼淚。
終于平反了,她也能在人前光明正大地叫一聲老師。
“好孩子。先回去,回去再說。同志,他倆能和我一塊回去吧”楊弘儒問了問那倆工作組中的頭。
那人點點頭,他們就是負責把已經平反的人從各地接回來安置好。其他的事他們不管,更不想得罪人。
火車站外,安排了一輛吉普來接人。楊弘儒一路都透過窗戶看外面的景象。
九年了,從他被隔離調查然后下放已經過去九年。這偌大的京城變了很多,但他細看又好像還是才離開的樣子。
路兩邊的樹枝光溜溜的,他記得他帶著孫女兒離開的那個冬天,最后看的一眼京城也是這樣,樹上沒有一片樹葉。
也不對,現在這路兩邊的樹上雖然光禿,但那枝丫上都有細細小小的新綠抽芽了。
一路無話。
等那兩人把楊弘儒送到家后,簡單交代兩句就離開了。
楊弘儒從門外回到院子里,看著光溜溜的院子眼里有了淚水。
他走到一處空地。
“這兒原來有兩顆柿子樹,素筠從小一到柿子成熟了就愛自己偷偷爬上樹去摘柿子。”
“這兒原來種了很多花,旁邊還有個水缸養了魚。”
“那邊原先搭了葡萄藤,就那石桌那塊。”
“那墻角的棗樹倒是還在,只不過我們離開前就已經不結果了。估計是在角落里,又小小的一棵當柴都嫌磕磣吧。”
“這地就是當初我挖了大洞藏那些從博物館帶回來的東西的地方。”
“老師都過去了,您現在已經回來了。”
楊弘儒抹了一把臉,笑了笑,道
“是啊,都過去了”
楊家這院子過去九年產權都歸了街道辦。街道辦那邊把胡同里所有沒人住的院子參包括楊家院子一起租給了他們這片區的革委會當家屬院。
楊家這院子因為布置的清雅,住的人家還是個小頭頭。因此也沒有被破壞得太厲害,就是所有和詩意歷史有關的東西都已經不在了。
盧向陽和林青禾幫著打掃衛生,歸置東西。先把楊弘儒住的正屋給收拾了出來,又去街道辦領了糧本和糧食回來。
中午,林青禾煮了鍋小米粥又下了面條。
楊弘儒把面條推給林青禾,“小禾陽子你們多吃點,我一把老骨頭了也不能吃下多少。”
林青禾哪里好意思,這只領到半個月的供應,白面本來就不多,“小米粥養人,挺好的。老師吃吧。”她把面條推過去。
楊弘儒不答應,“快吃。你倆都忙活一上午了。”
飯后,盧向陽在家打掃,林青禾陪著楊弘儒去街道辦辦手續。
主要是要把院子的產權過戶回來。
大概是上頭已經交代過了,這手續辦得很順利,街道辦的同志也一直都客客氣氣的。
“小禾,以后就和你哥哥一樣叫爺爺吧。如今我這房子也還了回來,你有空就多來坐坐。你在進城也是有娘家的,知道嗎”
“還有,我這次回來雖然不是馬上就恢復工作。但是老領導之前就聯系我了,說馬上就有任務。讓我多看書,這是啥意思我也不琢磨。我想和你說的就是,不要放棄學習,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你哥嫂那邊我也是這樣說的。”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好多地方都下雪了,就我們這里就算預報雨夾雪也光下雨,天冷得就和我看到這文數據的心一樣。明天就過年了,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在2022年里都能健康平安,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