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兩日時間,井陘兵備正使何應瑞的奏疏就擺到天啟面前,奏疏已在內閣轉了一圈,貼了內閣對此的處理意見。
混元教乘機生亂蠶食地方稅務,肯定要打擊,嚴肅打擊。
區別就在于先打擊,還是延遲打擊。
青巾賊已奪娘子關,現在若打擊混元教,勢必逼反,到時候自真定生亂,那何應瑞兩頭被夾擊,保準完蛋。
保定巡撫郭尚友所部六千余精銳覆沒于臨清,白巾賊流竄山東三面夾擊濟南,更喪心病狂處處縱火焚燒夏糧。
夏糧折損過半的山東,已成為一個巨大負擔。
而徐鴻儒主力又磨刀霍霍擺出南侵的架勢,朝廷能做的選擇太少。寶貴的機動兵力要用在最關鍵的地方,新軍成型前容不得浪費。
新軍已證明了戰斗力,德州戰役期間賀虎臣所部三百跳蕩鐵騎穿插擊破甚至陣戰賊酋于宏志。
只是郭尚友命不好,精銳的保定標營、天津水營、步兵受制于地形、補給被賊軍活活堆死。
想到隨郭尚友戰歿的六千精銳,天啟心情就很不好,這是精銳常備,只要錢糧到位以這批精銳為骨干,最少能在兩三月內武裝起三萬左右的善戰部隊。逼的緊一點,一個月內也能發揮出不錯的戰斗力。
郭尚友沒了,中路防線洞開,真定若再生亂,那外出的真定車營、巡按標營軍心慌慌,恐怕也會潰敗。
必須穩住真定車營、標營,這支軍隊在河南,才能牽制住西進的張士佩部,給河南爭取集結兵力發起決戰的時間。
真定也不能亂,這里亂了,青巾賊就能從山西長驅而入。
所以,內閣處置意見出奇的一致:暫時擱置。
如此處理意見,天啟也只好將這道奏疏留中不發不給批示,另一個問題又擺在面前,誰來繼任保定巡撫,去收拾保定的爛攤子?
就此事天啟不出面,朝廷也有廷推,百官集議時推舉出三人,名單擺在他面前由他來選。
一個是東林魁首鄒元標的江西老鄉、弟子,前易州兵備,現太常寺少卿李邦華;一個是上奏督促貴州巡撫王三善出戰而取得大勝的湖廣道御史徐卿伯;一個是因病回家揭舉聞香教謀逆事敗,跑回京城親自奏報而官復原職的六科官郭允厚。
三個人選各有優點,李邦華資歷、人脈正好合適。
徐卿伯地處湖廣,湖廣的稅賦、遼餉增派已撥給西南用在平亂,徐卿伯身為御史自然有監督錢糧調度、參與前線軍機的責任。徐卿伯又是貴州衛世襲千戶出身,熟悉西南地勢、軍情、人情,雖有功,可不便調離。
第三個郭允厚的確是個公忠體國的干練、敏銳臣子,與聞香教有血仇,讓他當保定巡撫必然會有一些奇效。
可問題來了,哪有六科官直接下放巡撫的例子?
御史下放巡撫倒是有例可循,六科官卻是稀少。
似乎不需要選,也不需要天啟這個皇帝為難,李邦華順利脫穎而出,升僉都御史,授保定巡撫。
“可恨啊!”
郭允厚明知廷推結果,自己肯定會落選,誰能拼得過李邦華?
鄒元標當年被群毆的時候,就李邦華不離不棄跟在鄒元標身邊,現在李邦華紅的發紫,他去當保定巡撫,下到井陘、紫荊、大名三兵備,再到各府、各縣官員,上到六部五寺,處處都會配合李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