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西苑,承運甲字庫中。
成排兵器架子前北京城隍于謙緩步而行,他左臂伸出手掌吞吐磅礴靈力,靈力潮汐沖刷兵器。
突然一口劍高頻振蕩,噼啪一聲撐裂精美劍鞘,于謙不由加大靈力投入。
這口劍表面五色光華大作,內中銘刻的真文有序激活,突然光華大盛,于謙感受到吸收靈力的真文印記潰散,就放緩靈力輸出,面前寶劍光華漸漸收斂,待靈力沖刷停滯,這劍也開裂成碎渣。
突然白光一閃,天下都城隍孫策落下,他掃一眼地上碎渣說:“此系天師道所鑄,需用秘術才能喚醒其中印記。”
可惜大朱天庭飛升之際阻力太大,太祖皇帝很干脆的將攀附的大小洞天連同其中鬼神、陰魂一并打死,天師道各脈嫡傳已經完蛋,只有各處福地中還存有旁支傳承。
于謙不以為然,依舊暴力激活每一口銘刻真文的劍,只是一口接著一口碎裂。
孫策又怎會心疼,也搜尋庫房中可能存在的寶物,約半日功夫,兩位城隍齊齊站在一口劍前,這是唯一激活的劍,靈力沖刷下劍身遍布熾烈橙色火焰,兵器架已被烤焦,青煙彌漫在甲字庫中。
“倚天劍?”
“是倚天劍,當年曹操、劉備同誅呂布,取其畫戟分鑄兩口寶劍,陽劍倚天,陰劍青釭。”
孫策見火焰漸漸延燒起來,略帶惋惜口吻:“可惜呂布那桿水火相濟的方天畫戟,據說持有水火方天戟能越戰越勇,體力、精力充沛不竭。”
于謙收斂靈力輸出,倚天劍火印已然激活,受天地降下的輕微靈氣加持,表面仍然有淡淡火焰虛影在跳躍:“青釭劍何在?”
“這呀……得問那位北岳趙真君。”
孫策說完一躍飛出甲字庫,于謙遺憾不已,遁入地下不見。
承運庫中有煙火彌漫,不多時就被一桶桶來自太液池的池水澆滅。
本在太液池劃船避暑的天啟皇帝看了會兒熱鬧,不曾想魏忠賢檢查庫藏損失時見了倚天劍,當即引天啟來見:“萬歲爺,山西、山東妖人作亂,今神器現身,妖人當滅矣!”
滿打滿算,天啟不過十七歲半。
他身體不僅健康,甚至還能算是強壯。
雙目炯炯盯著倚天劍,情不自禁上前,又小心翼翼伸手抓住溫熱劍柄,心中釋然呼一口氣:“果然是天授神器!”
提劍在手,天啟看不清銘文,就轉身朝外走,幾個親隨大太監,十幾個模樣俊秀、眉目機靈,卻又身體壯實的小宦官緊步跟隨。
承運庫前,還有二十幾個當值勛衛,選自公侯伯家中子弟,或皇室姻親子弟,這班勛衛盡皆雄壯,領頭的田爾耕腰懸繡春刀,頭戴裝飾兩條雀翎的大帽,一身大紅斗牛服十分威風。
天啟邊走邊觀摩著劍身銘文,劍身籠罩一層淡淡火焰,使得銘文模糊不易辨認。
剛走到太液池邊,天啟正要登船,認出銘文:“倚天劍?竟然是倚天劍?”
他持劍在手,對著面前小船甩劍劃斬,想看看稱手與否。
卻不想他這一甩,無數靈力匯聚而來經他右手注入倚天劍中,這一甩,倚天劍吞吐火蛇足有丈余。
火蛇斜斜劃過,兩個撐船的親信小宦官渾身衣物頓時起火,一個只發出一聲慘叫就被燒死,另一個火人慘叫著跳入太液池水中,噗通落水再無動靜,就連小船也火蛇點燃,在傻眼的天啟面前漸漸燃燒起來。
天啟回神猛地轉身扭頭,就見大小宦官、勛衛齊齊跪地,無不顫股戰栗。
他又看看手中火光纏繞的倚天劍,緩緩抬頭怔怔仰望天空,一股來自心靈深處的疲倦涌來,濃濃的安全感讓他好想閉著眼睛睡一覺。
略有遲疑,他轉身又是對著太液池一劍劈出,這回用力迅猛還有蓄力,一劍劈斬而出,火蛇烈焰三丈余貫入太液池水中,炸起一大團溫熱水汽。
未修出真文道印的天啟連續劈斬七八劍,周圍靈力經他調動注入倚天劍中揮霍使用,這個循環中他體內散亂內息也得到梳理、整合,迅速形成內息循環,就連他‘亂披風劍法’也在內息循環下有了輕微糾正,使得招式更符合筋骨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