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參謀指著地上用石頭茅草擺出的敵我態勢“從從地形上看,目前鬼子占了先機,山谷地形開闊,兩邊的山梁不高,山勢也不算陡峭,我們向任何一方突圍都有希望。
從兵力上看,追擊的鬼子只有兩百多,他根本不可能實現四面包圍。
鬼子兵力要么集中在山谷南邊,要么在山谷北邊,鬼子兵力分散后,我方目前兵力一個連,跟任何一方鬼子兵力相當。
從火力上看,我們有自動武器,機槍我們不比鬼子少,火力我方占優。
但是鬼子處于防守一方,對我方突圍不利。”
副參謀長點了點頭“其實,我們雖然突圍不利,但小鬼子進攻同樣不利,雙方誰都沒有時間建立陣地,所以進攻與防守之間差別并不大,有一點得注意,這一帶雖然不是淪陷區,但是仍然要防著鬼子可能出現的增援部隊”
“會不會鬼子是增援部隊到了,才對我們發動合圍”另外一個參謀忽然問。
“不能想當然,我們突然向南轉進,鬼子只能跟在我們后邊,南邊就算真有鬼子,肯定會參加圍攻李鐵頭的戰斗。”
“鬼子不可能在山梁上安排太多的人,只要集中全連兵力,向兩邊任何一個方向突圍,都有機會”那參謀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如果我們裝備最好的警衛營一個連兵力,都干不過半個中隊鬼子,我們就算突出去,又有什么用”副參謀長抬頭看了看天“命令,向南試探攻擊,跟著向阻擊的鬼子發動一波猛攻,能突出去最好,就算突不出去也要搞清鬼子兵力、火力布置”
接到任務的排長,接過張為民給他的望遠鏡,目測了一下鬼子阻擊陣地。
四百米開外,
山谷橫寬約二百米,中間低,兩邊高。
山谷中灌木少、亂石多,地形并不復雜。
無論是進攻或者防守,都能輕易找到掩蔽。
只要兵力足火力猛,攻過去難度應該了不大。
鬼子藏在山谷兩邊稍高的地方。
從低處進攻,只能當靶子。
既然雙方兵力相當,那就制造混亂。
于是,試探攻擊變成了生火起煙。
這時節山里吹的南風,按理來說,生煙的話就得熏自己。
十幾個參謀指揮一場連級戰斗,如果還敗了,這臉得丟到興安嶺去
看著山谷中濃煙滾滾,鬼子中尉臉色立即大變“立即加強陣地,他們要正面突圍”
濃煙一直往北,說明這伙軍人是擔心兩面受敵,傳說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退役的鬼子中尉經驗不差,然而這一次卻失算了。
因為挺進隊離開,他手下的兵力也不多。
在正面只布置了一個小隊不到兵力。
反而在山谷布置了兩個小隊
而中尉此時正在山谷北面
遇到皇軍,一般都是撤退再撤退,這一回,他們竟然敢硬沖
中尉很清楚,繞到前面阻擊的小隊快速前插,體力早消耗得差不多,很可能攔不住突圍的。
這一次進山掃蕩,原本以為只是簡單的屠殺,以至于大多數人都沒有帶防毒面罩
不是沒帶,帝國物資緊張,警備隊根本就沒有配
負責阻擊的鬼子少尉,根本沒想到一上來就是強攻。
山谷間亂石密布,到處都是掩體。
對攻防雙方來說機會幾乎同等。
步槍射擊幾乎無用,都是戰場老油條,打一槍換個地方的事誰不懂
雙方距離不斷接近,過三十米左右時,手榴彈、手雷的威力開始發揮。
哪兒響槍,跟著就會挨炸。
射擊水平再高也沒用,打一槍就得挨一個手榴彈。
對于進攻一方同樣如此,完全是一對一拼傷亡
誰的人多,誰就占便宜
當雙方各自傷亡二十余人后,戰場形勢已經向突圍一方傾斜
對方有自動武器,人又多,好幾個鬼子手雷還沒來得扔出去就直接挨了沖鋒槍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