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原名道口鎮,作為南北水陸交通要道上的小城,是一座有著一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
歷來商賈云集,素有“小天津”之稱,因其特色“道口燒雞”而聞名,“道口燒雞”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型”四絕,譽為“中華第一雞”。
飽受戰亂,再加上旱災,河水干涸,短短一年時間,繁華的縣城就幾乎變成一座空城
白道口鎮距離西南滑縣城二十多里,明面上仍然處于鬼子控制區域,但在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逃荒離開后,同樣變得蕭條,水路早已斷絕。
但作為交通要道上的小鎮,仍然還活躍著不少的商號,鎮里生活著少量給商號干活的百姓。
要在亂世中經商,背后自然得有靠山,不然的話,出趟門貨就會被人給劫了。
人煙稀少,鬼子根本沒心思投入太多的精力,鎮上有滑縣保安團吳河修派駐的一百多號人駐守。
而鎮外沿河的各個村子,卻慢慢成為各方勢力活躍之地,對于八路軍來說,這一帶農村,自然也是絕好的游擊區。
可惜金堤河早已枯涸。
九營臨時休整的九間房村,處于白道口鎮與滑縣之間,北距白道口鎮五里,距離西南的滑縣縣城二十里,南距八里營鎮十五里。
典型的平原小村,獨門獨戶帶土墻院子,被鬼子偽軍掃蕩時放火燒過,卻仍然有一些不愿意離開的村民住在這里。
只不過村中幾乎沒有年青人,差不多都是些老弱婦孺。
九間房并不意味著村子真的只有九間房。
中午時分。
北方平原常見獨門獨戶夯土墻小院。
交通員老耿四十多歲,花白頭發黑臉膛,手中端著一大碗馬肉站在門口發呆,嘴里喃喃“一群敗家子,肉怎么能這么吃呢”
坐在老耿對面的馬良有些慌“耿叔,你就放心吃吧,這回我們打了王三祝那伙土匪繳獲了不少。”
老耿火冒三丈“肉應該做成肉干,每天熬粥的時候切一片,你們這么吃是要犯錯誤的”
馬良無語,九營這種做法確實有些過,但都是戰士們流血犧牲換來的東西,并且大部分繳獲都上交到分區,按理誰也沒話可說。
老耿端著碗出了院子,心里卻在思索隊伍到來后,這么多的人,應該如何解決吃水的事兒
隊伍到來是好事,但如果連吃水都沒辦法解決的話,隊伍在這里多呆上一天都不可能。
村里那口深井,一天也只能勺出兩桶渾水,隊伍到來后,將留在村里六戶十多口子家里存了多日的水都全用光了。
要不是隊伍帶著的水壺里有水,今天中午這肉湯都沒法煮。
用水是個大問題。
鎮上倒是有一口深井,但那些漢奸保安團同樣把水看得比命還重要。
心里想著事,老耿拐進了一條兩墻夾著的一狹窄幽暗通道。
通道盡頭是一扇年久失修的木板拼在一起的門。
吱呀一聲推開用草繩系著的門。
屋里立即蹦出一個十二三歲光頭孩子,孩子并不是平原上常見到的那種骨瘦如柴的模樣,反而虎頭虎腦般動作敏捷。
身上臟兮兮的灰衣服補丁疊補丁,看到老耿進院掩門,立即嚷嚷“爺爺,剛才工作隊的耿大叔來過,還送來了兩袋糧食。”
孩子忽然看到老耿手中的碗正冒著熱氣,下意識問“噫有吃的”
老耿抬手在孩子光頭上摸了摸,猶豫了一下,左手把碗舉高,滿意是溝壑折子的臉上展露出一絲笑容“猜猜爺爺今天給你準備了什么”
那孩子兩眼放光“是不是有窩頭”
老耿伸出右手把孩子拖進屋“狗蛋啊,這兩天不要到處亂跑,知道嗎”
狗蛋指著屋里角落里的兩個布袋“耿隊長送來的糧食”
老耿看了一眼后收回視線,一大一小在桌邊坐下。
狗蛋兩眼轉向老耿手中的碗“爺爺,村里好像來了很多人,是不是咱們隊伍來人了”
老耿把碗放在桌子上,他不知道應該怎么跟這孩子說八路的事情,其實,這孩子并不是他的孫子
孩子父親是地下情報人員,被該死的漢奸抓住在八里營砍了頭。
孩子母親被漢奸抓住,聽說后來送進了鬼子軍營,從那以后就再沒了消息,至于那結果,絕對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