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指定是沒有在東林鎮賺的多就是了。超市那邊醞釀得怎么樣了?”劉富貴問道。
“也進入尾聲了,小郭公司的人做了很多的調查和模擬測算,再有半個來月就能夠將最終的方案拿出來。”趙錦榮說道。
“不過這個加盟費用和加盟要求,也會根據城市不同進行相應調整。相關的條條框框很多,我也沒太細瞅。”
“這些事情,真就得交給專業的人才行。需要參考的數據量太大,要是靠咱們哥倆琢磨,恐怕一年半載的也夠嗆能拿出個方案來。”
“買賣這就要鋪開了,東林鎮的土地大概在秋天的時候,就能夠利用到80%左右,今年支撐新店的開設應該就沒問題了。”劉富貴想了一下說道。
“然后再找一些人合作,對于南方一些城市的蔬菜供應,也沒問題。今年好好折騰一年,來年日子都能好過一些。”
“你哪一年的日子都好過,就我們這些人苦巴巴的。”趙錦榮無奈的說道。
“該說不說啊,當初可是真的沒想到,會將買賣給撲騰這么大。當時的想法,就是弄了超市以后,多少能跟著你賺點錢,誰能想到這個錢一賺還就賺大發了呢。”
劉富貴翻了個白眼,“這才多少錢啊,大頭其實都是我賺了。蔬菜的錢,超市的分紅,我可是相當于賺了兩份呢。”
趙錦榮笑著搖了搖頭,“富貴,可不能這么想。不買你的菜,我們也得買別人的菜,也有一個采購費用。采購你的菜,還是咱們超市的特色,能夠招攬顧客,作為超市來講,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不過目前來看,你的這個菜的品類還是應該再豐富一下。應季菜現在沒問題,反季菜稍稍差一些。”
劉富貴點了點頭,“這個只能慢慢來,現在我地里種的這些菜都是五花八門。看著土地不少,其實分一分之后,還真不咋多。”
“而且現在種類太多,在伺弄上的成本也比較大。鎮上新租來的這些土地,多少能夠緩解一下吧。不管干啥,都是規模越大,成本越低。”
“種三個棚和十個棚,只要作物種類相同,在伺弄的過程中,用人成本上浮也有限。但是要是兩種作物,就得增加多一半的成本呢。”
“其實我都挺感謝柱子哥的,這么亂糟糟的種植情況,他都給料理得明明白白的,鳳九哥那邊將人員調配得也挺好。”
“可別說農村就沒有能人,這就都是能人。柱子哥這邊過完年剛給調完薪水,鳳九哥那邊過了五一吧,再給他升一級工資。”
對于劉富貴的說法,趙錦榮也是很認可的。
雖然說張柱和李鳳九并沒有接受過科班的教育,但是這個能力上來講,比那些經受過正統教育的高材生可是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