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圈子不同,影視圈最最司空見慣的事就是欺負“新人”。
而且這個“新”并不挑人,哪怕你出手就是十幾個億,只要不符合大家心中約定俗成的門檻,那也就和普普通通的小白沒什么分別。
因為這里聚集了太多太多各行各業跨界過來想撈錢的有錢老板,大家不認你荷包里的錢,只認你在圈子里的人脈關系。
如果你既不懂專業,又沒有靠譜可倚仗的熟人在前面領路,稍稍帶一把,那傍身的錢財反而成為負擔。
活生生一頭待宰的肥羊誰能不眼紅。
當年的劉老爺子就是上了他在其他領域“經驗主義”的當。
想當然地認為一個影視項目,如果它的演員、承制方、發行方,等等一些列參與班底都能叫的上名號,也能考察到不錯的成績,最后合在一起的結果大概率就不會差。
從理論上來說這當然沒錯。
就連真正實實在在參與了制作的專業人員都不能確定哪些項目能爆,哪些項目不能爆,看制作班底的確也是業內很多投資人的硬性標準。
只是大家拿這個當做標準的前提,是有準確的信息來源。
在他們這個行當里因為輕信一面之詞,后續臨時變卦、貨不對板的案例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甚至很多就是故意出來騙投資的。
前面當著你的面,把自己的各種人脈本事吹的天花亂墜,逼真得不得了,等到后續錢一到賬,根本不好好弄,反手便是卷錢跑路,嚯嚯一把說項目黃了,還你一句“投資有風險”。
當初跟劉老爺子拉關系想要說服他投錢的制片人,在阮頌眼里差不離就是這么個大忽悠。
旁邊走過路過聽見兩人談話的人其實還有很多,只是大家見怪不怪,不知道老爺子的身份,明顯沒有想要多管閑事的意思。
阮頌也就是聽那人越說越離譜,實在聽不下去才橫插了一嘴“但凡是個請得起一線明星的劇組都叫自己大制作,都在平臺那打s級,但最后播出血本無回的比比皆是,本質還是要故事劇本過硬,不然請再有流量的明星也是白搭。”
光是聽那人嘴里說的幾個大熱的名字,阮頌就知道這項目真不了。
這些人真正在這個時間段的檔期排到了哪,他好巧不巧從袁印海那聽說過。
只是他不好直接戳穿,換一種委婉的提法。
那人在生日宴會上看清他的臉,自然知道他是袁印海學生,算盤落空連個爭執的廢話都沒有,強撐墊上兩句“慧眼不識珠”忿忿離開。
老爺子剛被忽悠提起來的興致,瞬間敗下,對阮頌很是不滿。
但畢竟沒有確鑿的證據,阮頌無心給自己找麻煩指認那人是騙子。
只能對他一味迷信制作班底的投資理念規勸“班底是得看,但班底決定不了一切,剛剛那個人說的都是曾經有名的,大火的代表作至少得往前數四年,這四年里無聲無息撲了多少沒人確切知道。”
包廂里,劉老爺子主動幫阮頌和任欽鳴斟上茶,笑吟吟“要不是你當初隨口提了那么兩句,我后來肯定還得上當。”
阮頌立刻搖頭“以前沒了解過的確實不容易辨認,制片人們都很能包裝。”
陳嚴一通聽下來覺得自己終于有點明白。
和著因果循環,這市中心的別墅是拿來“報恩”的
果然劉老爺子說“所以你們也不用有顧慮,我那房子空著也是空著,看給你們拿來辦公挺好,樓下就是奶茶、咖啡廳,年輕人喜歡,出行也方便。”
他一看阮頌今天這穿著打扮就知道他心里肯定沒少犯嘀咕,怕自己圖謀不軌。
但阮頌一碼歸一碼,掰扯得相當認真“九千萬可能您覺得不是多大的事,但對我來說真的夸張了。您能一個熟人沒有,單靠自己投中那么多爆款,實實在在是您自己的本事,跟我那兩句話沒多大關系。”
他只是說不能迷信班底,可真正落到實處做功課的還是劉老爺子自己。